[发明专利]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7711.6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9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乔;韩同磊;符伟国;唐骁;司逸;林长泼;唐涵斐;沈洋;方超;严栋;孙秀丽;蔡亮;朱家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1 | 分类号: | A61B17/22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张业民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肢 动脉 逆向 保护伞 血流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外层导管、内层导管、导丝和圆锥体状保护伞;外层导管中穿设有内层导管,内层导管中穿设有导丝;外层导管和内层导管之间设有圆锥体状保护伞;圆锥体状保护伞包括一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和伞体内的多个伞体撑杆,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的伞尖设于内层导管外壁上,伞体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本发明克服了下肢动脉细小空间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下肢动脉血流保护装置,特别适用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类疾病的介入治疗;解决了下肢动脉介入操作导致的碎屑脱落栓塞末端动脉的问题,可预防“垃圾脚”、远端足趾缺血、坏死等症状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大部分动脉闭塞类疾病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者血栓形成后阻塞血管所致;既往利用介入手段对下肢动脉狭窄、特别是闭塞类疾病进行治疗时,往往首先需要利用导丝将闭塞动脉进行疏通。现有技术中,在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时需要考虑到碎屑脱落导致的脑卒中等严重不良事件,临床上已有相对成熟的脑血流保护装置。而股腘动脉最远端供应的机体组织为足趾等部位,由于不会引起严重的致残致死性后果,因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亦缺少相应的下肢远端血流保护装置。常规保护伞装置需要头端在病变血管部位向远端延伸一段距离,而下肢特别是膝关节位置以下的动脉相对于股动脉明显变细,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管条件难以满足常规保护伞装置使用的条件。所以,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通过介入手段对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类疾病进行处置时,如何利用保护伞的“网兜”特性,防止导丝疏通、球囊扩张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撕裂、血栓破碎掉落的脂滴、碎屑栓塞远端动脉,影响远端肢体血供的技术问题,减少远端肢体缺血、坏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通过介入手段对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类疾病进行处置时,如何利用保护伞的“网兜”特性,防止导丝疏通、球囊扩张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撕裂、血栓破碎掉落的脂滴、碎屑栓塞远端动脉,影响远端肢体血供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包括外层导管、内层导管、导丝和圆锥体状保护伞;外层导管中穿设有内层导管,内层导管中穿设有导丝;外层导管和内层导管之间设有圆锥体状的保护伞;导丝设于圆锥体状保护伞的中轴线上,圆锥体状保护伞包括一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和伞体内的多个伞体撑杆,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的伞尖设于内层导管外壁上,伞体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多个伞体撑杆的一端连接于伞体内的内层导管外壁的同一点上。
优选地,所述圆锥体状保护伞的伞体底部设有一弹性的伞体支撑环;伞体支撑环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伞尖和伞体支撑环之间设有密网伞体。
优选地,所述内层导管外壁上设有伞体撑杆固定点,伞体撑杆固定点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
优选地,多个所述伞体撑杆的一端连接于伞体撑杆固定点,伞体撑杆的另一端呈放射状连接于伞体支撑环上。
优选地,所述伞体撑杆设为弹性体。
优选地,所述伞体支撑环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内层导管的中轴线。
优选地,所述密网伞体上网孔的直径为200-250μm。
优选地,所述伞体支撑环完全支撑开后的直径大于等于3mm;伞尖和伞体支撑环之间距离设为5-10mm;伞体撑杆固定点和伞体支撑环之间距离设为3mm。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肢动脉血流保护装置,该产品特别适用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类疾病的介入治疗;解决了下肢动脉介入操作导致的碎屑脱落栓塞末端动脉的问题,可预防“垃圾脚”、远端足趾缺血、坏死等症状的发生;本发明克服了下肢动脉细小空间不足的问题,远端支撑环打开后可有效网罗碎屑,方便术者处理近端血管病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7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