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实现楼梯检测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7685.7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9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高瑞;贺春秀;王玉清;刘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G06V20/50;G06V10/764;G06V10/82;G06V10/8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609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实现 楼梯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楼梯检测的装置及方法,包含导盲杖本体以及与之相连接的超声波传感器、R‑GBD相机、处理器和振动感应器。RGB‑D摄像机用于采集三维环境图像,将实时图像输入到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faster‑rcnn‑inception‑v2‑coco模型,进行实时检测,判断是上楼梯还是下楼梯;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测量与地面距离,预先设定阈值,通过测量的高度与阈值对比,判定是上楼梯还是下楼梯;系统采用二者融合的方法实现楼梯检测识别,震动感应器用于识别出楼梯类别给与用户警示。本发明提供的混合方法楼梯检测的导盲手杖,该手杖结合了深度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和超声波传感器的识别功能,为视障人士提供了有效的辅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机器视觉楼梯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系统每天都在开发,以使日常生活更舒适。但是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比普通人需要更多的帮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使他们可以像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在社会中。如今,视障辅助器具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工作在这一领域已经完成,以帮助视障人士在不同的方向。为了解决视障人士的出行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使用混合方法的楼梯检测框架,其中楼梯检测由预先训练的模型和超声波传感器完成。
现有的检测楼梯方法有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而三维重建方法虽然检测准确率高,但是对设备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仿生眼可以帮助视障人士恢复部分视觉,但仿生眼只能帮助视障人士看到低分辨率的灰度图像,难以区分楼梯与其他场景,只适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导致失明的盲人;传统视障人士辅助的交互方式主要有语音提示、触觉震动。语义提示通常播报简短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播放,造成延迟和事故风险,而且可传递的信息量少。触觉震动通过震动腰带或者震动背心为硬件,以震动来提示一些方位信息,可以解决延迟的问题,但给视障人士带来负担,不同人的穿戴感受不同。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楼梯检测的装置及方法,主要通过图像检测和超声波传感器结合来检测识别。
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的难度:三维重建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仿生眼只能帮助视障人士看到低分辨率的灰度图像,难以区分楼梯与其他场景;语义提示通常播报简短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播放,造成延迟和事故风险,而且可传递的信息量少。触觉震动给视障人士带来负担,不同人的穿戴感受不同。
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的意义: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和超声波传感器结合实现楼梯的定位,检测更为精准;实现了上楼梯还是下楼梯的检测识别;振动感应器设置在手杖的手柄部位,通过手杖本体震动来提醒用户,避免现有的震动腰带或者震动背心的辅助硬件设备;具有可靠,实时性强,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楼梯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够实现楼梯检测的装置,该能够实现楼梯检测的装置具体包括:包含导盲杖本体以及与之相连接的超声波传感器、R-GBD相机、处理器和振动感应器和蜂鸣器;
所述RGB-D摄像机用于采集三维环境图像,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测量与地面距离,设定阈值,通过测量的距离与阈值对比,判定是上楼梯还是下楼梯;
所述超声波传感器选用HC-SR04模块,设置在杖体上,置于手杖的固定位;
所述摄像机放置在手杖的顶部,便于对场景信息的采集;
所述处理器采用树莓派主板;
所述振动感应器置于手杖手柄中。
进一步,所述装置进一步包含导盲杖本体以及与之相连接的R-GBD相机、处理器和振动感应器和蜂鸣器;
所述摄像机放置在手杖的顶部,便于对场景信息的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安大学,未经延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7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