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造柱自动浇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4599.0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康;邓子望;张静;宁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16 | 分类号: | B28C5/16;B28C5/08;B28C7/16;E04G21/02;E04B2/6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 自动 浇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构造柱自动浇筑装置,包括浇注箱,所述浇注箱上部分为运输箱,下部分为搅拌箱,所述运输箱内设有用于运输混凝土的运输腔室,所述搅拌箱内设有用于存储混凝土且与运输腔室连通的搅拌腔室,还包括微处理器,以及设置在运输箱顶部的第一气缸和设置在运输箱外部的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和搅拌机构,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伸缩杆与所述滑杆连接,两个第二气缸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再通过第二气缸的第二伸缩杆带动装料袋沿输送口伸出运输箱外,通过第三气缸的第三伸缩杆推动装料袋下部位,使得装料袋绕滑杆转动一圈将混凝土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构造柱自动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通过会采用常规的建筑技术,利用如起重机、泵、混凝土搅拌机和模架等现代建筑机械,加强混凝土和砖石成形件的材料来建造结构,但是,在对建筑楼层中的构造柱进行浇筑混凝土时,通常是人工浇注支模,这是由于建筑楼层的构造柱在室内,而混凝土泵车由于体积过大,无法进入建筑楼层的电梯内,这样,就导致无法使用混凝土泵车,对人力成本就会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室内构造柱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构造柱自动浇筑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构造柱自动浇筑装置,包括浇注箱,所述浇注箱上部分为运输箱,下部分为搅拌箱,所述运输箱内设有用于运输混凝土的运输腔室,所述搅拌箱内设有用于存储混凝土且与运输腔室连通的搅拌腔室,所述运输箱两侧沿高度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有延伸至运输腔室内的竖杆,每个竖杆端部连接有网状带,两个网状带之间设有装料袋,装料袋直径与运输腔室直径一致,装料袋内设有用于存储混凝土的运输槽,装料袋底部均设有用于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机构;
还包括微处理器,以及设置在运输箱顶部的第一气缸和设置在运输箱外部的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和搅拌机构,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伸缩杆与所述滑杆连接,两个第二气缸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第一气缸的第一伸缩杆连接,所述运输箱顶部一侧开设有输送口,通过第一气缸带动第二气缸以及滑杆沿运输箱高度方向运输至输送口,再通过第二气缸的第二伸缩杆带动装料袋沿输送口伸出运输箱外,通过第三气缸的第三伸缩杆推动装料袋下部位,使得装料袋绕滑杆转动一圈将混凝土倒出。
本方案装置由于是通过运输箱和搅拌箱组合而成,因此,在运输本装置时,可将运输箱和搅拌箱进行拆分,分别通过楼层电梯运输至指定的楼层,在指定的楼层内进行现场安装;而后,在搅拌箱内放入定量的水和水泥,通过微处理器启动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在搅拌箱内对水泥进行搅拌形成混凝土后,再通过微处理器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第一伸缩杆带动连接杆两端的第二气缸沿运输箱高度方向运行,同时,也带动与第二气缸连接的滑杆也沿运输箱高度方向运行。
当装料袋继续沿运输箱向上运输至输送口时,其装料袋是暴露在输送口处,再通过第二气缸推动滑杆沿输送口伸出运输箱外,通过第三气缸的第三伸缩杆推动装料袋下部位,使得装料袋绕滑杆转动一圈将混凝土倒出,其混凝土浇筑至构造柱内,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化浇筑构造柱,适应于室内浇筑。
进一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上设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与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底部均布有多个自旋转搅拌混凝土的搅拌件。
搅拌机构的工作原理在于,在搅拌机构位于搅拌箱内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输出轴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带动所有的搅拌件在混凝土内搅拌,这样能够大范围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再通过每个自旋转搅拌混凝土的搅拌件小范围进行搅拌,这样能够很容易将混凝与底端的浆水拍出来,提高混凝土的坚硬程度;
进一步,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设置橡胶块,所述橡胶块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电机的容纳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4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曲酒粕提取液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碳同素异形体的无种子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