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电机推进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1301.0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3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肖阳;周源;代潞;王雅楠;匡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H21/17 | 分类号: | B63H21/17;B63H1/14;B63H23/32;H02K7/14;H02K5/173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宋国荣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电机 推进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电机推进器,静止部件由推进器定子、与推进器定子连接的转子支撑骨架以及和转子支撑骨架连接的转子支撑轴组成,旋转部件由螺旋桨转子、与螺旋桨转子连接的螺旋桨和与螺旋桨连接的螺旋桨内筒组成,还包括安装在静止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的轴承和动密封,分别设置在轴承座和动密封支座上,所述的螺旋桨转子采用永磁转子,与螺旋桨集成在一起。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水润滑轴承存在的磨损和低效的缺点,提高了集成电机推进器的效率,同时降低了轴承的磨损,提升了轴承的寿命。特别适用于高效、低速及频繁起动的集成电机推进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电机推进器,属于船舶推进,特别适于船舶主推、船舶侧推、动力定位等场合应用,并且能够适应频繁起动及长期低速运转的场合。
背景技术
随着船舶海工推进行业的发展,集成电机推进器的应用越来越广,该类型的电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可靠、效率高等优点,同时还能够提供正反双向推力,提升设备及营运的经济性。
对于集成电机推进器的广泛应用,集成电机的轴承支撑技术是一个关键的技术,直接关系到推进器的性能。
常规集成电机推进器通常采用水润滑滑动轴承方案,但是水润滑滑动轴承在起动过程和低速运行时,由于水膜没有能够完全建立起来,轴瓦与转轴摩擦副之间润滑条件较为较差,可能导致混合摩擦,甚至是干摩擦等情况。混合摩擦首先会引起摩擦系数较大,起动较为困难;其次长期多次的混合会导致水润滑轴承的加速磨损,进而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
随着集成电机推进器的广泛应用,水润滑轴承的起动和低速运行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着需要频繁起动和低速运行工况下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从集成电机推进器的支撑入手,设计一种可行、方便的新型集成电机推进器轴承支撑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电机推进器,包括由推进器定子、与推进器定子连接的转子支撑骨架以及和转子支撑骨架连接的转子支撑轴组成的静止部件,以及由螺旋桨转子、与螺旋桨转子连接的螺旋桨和与螺旋桨连接的螺旋桨内筒组成的旋转部件,还包括安装在静止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的轴承和动密封,所述的轴承和动密封分别设置在轴承座和动密封支座上,所述的螺旋桨转子采用永磁转子,与螺旋桨集成在一起。
所述的一种集成电机推进器,其轴承是采用动密封进行密封的滚动轴承,动密封和轴承部分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进行冷却,内圈为固定部分,与转子支撑骨架连接,外圈为旋转部件,与螺旋桨内轮毂相连。
所述的一种集成电机推进器,其螺旋桨转子与螺旋桨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一种集成电机推进器,其螺旋桨转子与螺旋桨通过锁紧螺母机械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原理是: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水润滑轴承存在的磨损和低效的缺点,提高了集成电机推进器的效率,同时降低了轴承的磨损,提升了轴承的寿命。特别适用于高效、低速及频繁起动的集成电机推进器。
本发明具有同轴度高、起动力矩小、可靠性高、维修方便等特点,特别适合在高性能、可靠性要求高,需要频繁起停的推进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静止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旋转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1—静止部件,1.1—推进器定子,1.2—转子支撑骨架,1.3—转子支撑轴,2—旋转部件,2.1—螺旋桨转子,2.2—螺旋桨,2.3—螺旋桨内筒,2.4—轴承座,2.5—动密封支座,3—轴承,4—动密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1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