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NG过驳作业BOG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00726.X | 申请日: | 2022-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1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石峰;时光志;周玉良;高薇;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6/00 | 分类号: | F17C6/00;F17C9/00;F17C13/00;F17C13/02;F17C13/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展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21 | 代理人: | 杨赛峰 |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ng 作业 bog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NG过驳作业BOG管理系统,涉及LNG过驳领域,包括BOG气相三通调节阀、过驳LNG缓冲罐、GCU设备、再液化设备以及液相三通阀;过驳前可对过驳LNG缓冲罐舱压检查,并快速降压,通过对受载船的舱压进行降压处理,能够为过驳作业创造条件,实现了过驳作业开始的快捷性;迅速实现船船对接,缩短过驳作业时间;对LNG船船过驳中产生的BOG进行安全处理和对过驳过程中受载船的舱压实现精准控制;通过过驳LNG缓冲罐接入受载船过驳系统,间接扩大了受载船的舱容,使过驳作业拥有更多富裕空间增强处理BOG的能力,提高过驳安全性;BOG处理系统有效决定再液化装置和GCU装置的应用,优化再液化能力,避免BOG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NG过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NG过驳作业BOG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LNG水上运输贸易中进行的船对船过驳(STS过驳)作业目的是根据运输和储运需要进行船船LNG换仓操作,水上LNG船船过驳作业适用于水上LNG浮舱装卸载作业、燃料加注作业、LNG船换仓作业,以及大型LNG船无法进入浅水区航道过驳给浅吃水的LNG船作业,过驳时往往需将两条LNG运输船并靠,通过跨接软管完成LNG船船过驳作业。
如果受载船长时间处于停航和待航状态,难以通过主机有效消耗天然气气体(BOG),会造成货舱压力升高,甚至是货舱温度增高,为过驳作业增加困难,尤其是过驳前如果受载船压力大于卸载船压力时,不能对两条船的天然气气相管线联通,因此必须先对受载船的多余天然气气体(BOG)进行处理。
船船过驳作业过程中往往也会产生大量的天然气气体(BOG),过驳的受载船温度较高,需对受载船LNG舱和LNG管线进行冷舱冷管的降压,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BOG气体;另外LNG运输船液货舱过驳卸载过程中,过驳的体积置换和驳运泵做功热传导至LNG,还有保冷漏热导致热量吸入等因素,也会增加过驳作业的大量BOG产生量,受载船LNG舱压高于卸载船时将导致过驳作业失败。
对于薄膜舱型的大型LNG船,其承载压力范围低,一般小于0.035-0.04MPa,舱容大产生的BOG则多,如果对其得不到快速处理,为保护货舱的安全,一般选择进行放空处理,天然气是温室气体和可燃气体,排空尤其是船船过驳时排空将对空气产生污染影响,以及对作业现场造成造成爆炸风险,因此LNG船船过驳作业,舱压控制是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LNG过驳作业BOG管理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LNG过驳作业BOG管理系统,包括BOG气相三通调节阀、过驳LNG缓冲罐、GCU设备、再液化设备以及液相三通阀;其中,
BOG气相三通调节阀的进口通过气相管路与过驳受载船的货舱气相连接,BOG气相三通调节阀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过驳LNG缓冲罐的第一入口相连接,BOG气相三通调节阀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再液化设备的第一入口相连接;
过驳LNG缓冲罐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GCU设备的入口相连接,过驳LNG缓冲罐的第二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再液化设备的第二入口相连接,过驳LNG缓冲罐的第二入口通过第五管路与液相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相连接;
再液化设备的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与液相三通阀的入口相连接;
液相三通阀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七管路与过驳受载船的货舱液相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气相管路上设有前端电磁阀以及前端压力传感器;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第四管路上设有第四电磁阀以及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五管路上设有第五电磁阀;第六管路上设有第六电磁阀;第七管路上设有第七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07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