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弯曲加工性优异的超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81661.X | 申请日: | 2021-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47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孔钟判;安衍相;柳朱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项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26 | 分类号: | C22C38/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刘成春;安玉 |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弯曲 加工 优异 超高 强度 冷轧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弯曲加工性优异的超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可以用于汽车的弯曲加工性优异的超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弯曲加工性优异的超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可以用于汽车的弯曲加工性优异的超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对汽车乘客和行人的安全法规的加强,必须建立安全装置,这与用于提高汽车的燃料效率的轻量化相反,存在车身重量增加的问题。消费者对环保且燃料效率高的混合动力(Hybrid)汽车或电动汽车越来越感兴趣,为了生产这种环保且安全的汽车,必须确保车身结构的轻量化和车身材料的稳定性。但是,混合动力汽车除了传统的汽油发动机之外还添加了诸如电动发动机、电池和二次燃料储罐等各种装置。此外,随着驾驶员的便利设施等不断增加,车身的重量也在增加。因此,为了实现车身的轻量化,必须开发一种薄且强度、延展性和弯曲特性等优异的材料。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开发一种可以确保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和高延展性等的千兆级钢板。
另外,结构材料或增强材料在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起到保护乘客的作用,如果点焊部的强度不充分,则碰撞时断裂,因此不能获得充分的碰撞吸收能量。此外,主要应用这种超高强度钢材的部件大部分需要进行弯曲(Bending)加工,如侧梁(side sill)等,因此即使伸长率再优异,若弯曲加工性(bendability)差,也不能用作部件。弯曲加工性表示单位厚度的最小弯曲半径比(R/t),其中最小弯曲半径比(R)表示弯曲试验后钢板的外卷部不产生裂纹的最小半径。每个汽车公司对弯曲加工性的要求略有差异,但以要求最严的日本的汽车公司为例,其以拉伸强度为980MPa级的冷轧钢板为基准,要求满足R/t≤1的条件。但是,一些客户公司不仅要求R/t,而且为了加工裂纹风险的降低和优异的弯曲加工性还要求180°完全压缩弯曲物理性能,但在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中,确保所述物理性能相当困难。因此,在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中,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屈服强度高且弯曲加工性优异的钢板。
为了改善弯曲加工性,应适当地控制在钢材中存在的相变相的组成和分数。通常,已知铁素体(F)等软质相和贝氏体(B)或马氏体(M)等硬质相的强度比越低,弯曲加工性越优异。为此,应生成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Tempered Martensite)而不是马氏体,但这种相变相具有显著降低伸长率的问题,因此最重要的是适当地确保相变相的组成比。
专利文献1是提高所述高张力钢板的加工性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涉及一种由将回火马氏体作为主体的复合组织组成的钢板,特征在于,在组织内部中分散粒径为1-100nm的微细析出Cu颗粒,以提高加工性。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析出良好的微细Cu颗粒,以2-5%的含量过多添加Cu,因此可能会发生由Cu引起的红热脆性,并且存在制造成本过度增加的问题。
用于提高屈服强度的代表性的制造方法是在连续退火时利用水冷的方法。即,在退火工艺中进行均热后,浸入水中,并进行回火,从而可以制造将微细组织由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的钢板。专利文献2是这种方法的代表性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2涉及一种技术,其中,在将碳为0.18-0.3%的钢材进行连续退火后水冷至常温,然后在120-300℃的温度下进行1-15分钟的过时效处理,从而制造马氏体体积率为80-97%且余量为铁素体的钢材。如上所述,在水冷后,通过回火方法制造超高强度钢时,屈强比非常高,但由于宽度方向、长度方向的温度偏差,发生卷材的形状质量变差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的同时确保适当的微细组织,需要精确控制连续退火时的温度和冷却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浦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816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