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发阀的改进或与之相关的改进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68944.0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8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T·沃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力量IP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22 | 分类号: | F16K3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3 | 代理人: | 卓霖;许向彤 |
地址: | 新西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发 改进 与之 相关 | ||
公开了一种触发阀方法、用途和设备。该阀具有壳体,该壳体至少部分地包围空腔。存在触发提升阀,该触发提升阀包括至少部分地位于空腔内的提升阀密封部分,该触发提升阀被构造成在其接收端处或朝向其接收端接收外部输入。触发活塞包括主要密封部分和至少部分地位于空腔内的主表面,该触发活塞被构造成接收通过其中的高压流体,该触发活塞具有与主表面相对的次表面以及次要密封部分。触发提升阀和触发活塞至少通过作用在次表面上的高压流体朝向彼此偏置,使得该高压流体通过彼此密封接合的提升阀密封部分和主要密封部分来与空腔密封。次要密封部分密封壳体或其一部分,从而防止高压流体从壳体释放。提升阀密封部分在通过外部输入而从主要密封部分移位时解封该密封接合,并且允许高压流体流入空腔中并且作用在主表面上,从而导致触发提升阀移动并且使次要密封部分从壳体或其一部分离位,以允许高压流体流然后做功,或引起做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压流体动力装置的触发和阀调。
具体地,尽管不是唯一的,本发明涉及用于高压或低压加压流体动力装置的触发和阀调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使用流体(例如空气或另一种气体,或液体(无论是高压还是低压))来驱动工作负荷的压力系统。工作负荷可以是往复活塞、射出的射弹或者以压力脉冲作用在物品上的压力。在此类应用中,需要将加压流体引入到能够对工作负荷做功的区域(例如工作室)中。将加压流体引入工作负荷的一种此类方法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将工作负荷与贮存器和加压流体源隔离的阀。阀在事件的作用下打开,例如通过外部信号触发。将一定量的高压流体转移到工作负荷,并且然后再次关闭,高压流体然后做功。例如,高压流体然后可膨胀以将工作负荷向下驱动到工作室。
在高压应用中,打开阀很复杂。作用的力可能非常大,并且打开此类阀的时间范围非常小。这必须全部以受控的可重复方式进行,以提供可靠且有效的系统,该系统以最低量的高压流体做最大的功。当必须提供精确的可重复能级时,情况尤其如此。
因此,需要为这些系统提供可靠、可重复的触发系统。
一种此类触发系统是Goodnature专利NZ 575339的触发系统。
这使用可更换筒中的压缩二氧化碳气体供应。诱捕器具有封闭的竖直取向的杀灭区,地面居住或行进的非直立好奇动物必须在杀灭区中的诱饵引诱下将其头部向上伸进去。在这样做时,它们会干扰细钢须晶,该细钢须晶充当触发器以在阀系中释放一部分二氧化碳,最终阀允许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驱动活塞并且继而驱动锤子打击有害生物以使其丧失能力。
这利用机械触发器来打通阀系中的第一压力平衡膜,这继而打通阀系中的第二压力平衡膜,然后释放高压流体以激活装置(在该情况下是有害生物诱捕器)。
此类诱捕器的一个问题是,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任何未经压力平衡或力平衡的触发元件所需的致动力也会以一定方式增加。当操作压力是周围压力的数倍时,用于平衡系统的相对力太大,无法用现有的方式制造商业上有用的触发系统。当需要在小型装置中控制高压时,这就会产生问题。
另一个缺点是阀系中使用的隔膜的柔性性质。这些隔膜具有缺点,因为触发阀所在的系统在一些情况下必须保持准备击发状态长达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周或几个月。在该时间范围内,基于隔膜的阀系可能泄漏并导致系统的击发以及工作流体的脱气,这继而至少导致推进流体的浪费,并且还可能对人或动物造成危险。隔膜也不适合超高压操作,如在许多其他高压应用(诸如例如压力调节器)中看到的那样,当压力高于某一水平时,使用活塞和密封系统而不是隔膜。
因此,期望有一种自动复位诱捕器,该自动复位诱捕器可针对多个目标物种并且在维护与再充电之间长时间运行,对一系列有害生物具有高效力,可靠且人性化,并且在其有害生物特定的形式之间具有一系列共同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力量IP有限公司,未经全球力量IP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68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