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正排量泵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63329.0 | 申请日: | 2021-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24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J·哈伦德巴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尔泰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33/127 | 分类号: | E21B33/1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黄丽娜;吴鹏 |
| 地址: | 丹麦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排量 | ||
1.一种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1),其用于在井(2)中的位置处向井下输送增加的压力以便执行作业,该井生产沿井向上流动的含烃流体,该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包括:
-壳体(3),其具有最靠近井的顶部(5)的第一端部(4)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6),该壳体具有泵入口(7)和泵出口(8),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泵出口更靠近所述第二端部布置;
-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一腔室(9),所述第一腔室具有与所述泵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10);
-第一活塞(11),其能在所述第一腔室中移动,以用于将流体自所述泵出口压出;以及
-驱动机构(12),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塞在第一方向和相反的第二方向之间在所述第一腔室中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活塞将所述第一腔室分成第一腔室部分(14)和第二腔室部分(15),所述第一腔室部分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一入口(16),在所述第一出口处布置有第一阀(17),所述第一阀用于允许流体自所述第一腔室部分流出并防止流体流入所述第一腔室部分,在所述第一入口中布置有第二阀(18),所述第二阀用于允许流体流入所述第一腔室部分并防止流体自所述第一腔室部分流出;所述第二腔室部分包括第二入口(25)和与所述泵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二出口(24),在所述第二出口中布置有第三阀(26),所述第三阀用于允许流体自所述第二腔室部分流出并防止流体流入所述第二腔室部分,在所述第二入口中布置有第四阀(27),所述第四阀用于允许流体流入所述第二腔室部分并防止流体自所述第二腔室部分流出,并且
其中所述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还包括控制单元(20),用于控制将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转换为所述第一活塞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其中,所述驱动机构是第二泵(21)或电动机(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其中,所述第一活塞连接到活塞杆(28),并且第二活塞(29)连接到所述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能在第二腔室(30)中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其中,所述第二活塞将所述第二腔室分成第一腔室部分(31)和第二腔室部分(32),所述第一腔室部分包括第一孔(33),所述第二腔室部分包括第二孔(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能在第一位置将加压流体引入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腔室部分中,并且在第二位置将加压流体引入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腔室部分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其中,作为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机构是第二泵,排出口(35)在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孔流体连接并在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二孔流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还包括具有所述排出口的第二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是流动控制单元,用于将流体从所述排出口引导至所述第一孔或所述第二孔,以便使第二活塞在所述第二腔室中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阀单元(36),该阀单元包括阀腔室(37)和在第一阀位置和第二阀位置之间在所述阀腔室中移动的阀活塞(38),所述阀腔室具有与所述排出口流体连接的阀入口(39)、与所述第一孔流体连接的第一阀出口(41)和与所述第二孔流体连接的第二阀出口(42),在该第一阀位置,所述阀入口与所述第一阀出口流体连接,在该第二阀位置,所述阀入口与所述第二阀出口流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井下双作用正排量泵,其中,所述流动控制单元包括具有第一臂端部部分(52)和第二臂端部部分(53)的枢转臂(51),所述第二臂端部部分与所述阀活塞连接,以便所述阀活塞在该第一阀位置和该第二阀位置之间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尔泰克有限公司,未经韦尔泰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633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溶胶产生制品
- 下一篇:聚羟基丁酸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及其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