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自动插入和退回的头部移位式插入器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43511.X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6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M·T·卡特;L·E·范登赫维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莱利利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殷玲;吴鹏 | 
| 地址: | 美国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插入 退回 头部 移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插入机构的插入器装置,该自动插入机构将输注头和针组件从收起构型变换到插入构型,在该插入构型中,输注头的套管和针组件的导引针自动插入到患者的皮肤中。插入器装置还包括自动退回机构,该自动退回机构将针组件变换到退回构型,在该退回构型中,导引针从患者皮肤上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输注系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用于将套管/插管(cannula)插入患者皮下空间的插入器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输注装置/输液装置(Infusion sets)用于将药物输送至患者的皮下空间。输注装置的头部组件具有不锈钢针或软套管形式的流体路径,该流体路径必须插入到皮下组织中的正确深度。为了插入软套管,使用不锈钢导引针(introducer needle)。导引针在组织中打开一个孔,以允许套管进入,并在套管插入时为套管提供刚度。插入后,取出导引针。
导引针的插入和退回构成单独的步骤,可由患者手动执行或通过插入器自动执行。大多数市场上可买到的插入器使导引针的插入自动化。插入后,通常手动退回导引针。
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插入期间哪些部件移动。大多数插入器是“头部移位”式装置1000,其中流体路径1602不可逆地联接到输注头1601,并且在插入过程中作为集成的输注头组件1600(图1)与输注头1601一起行进。相比之下,其他插入器是“流体路径移位”式装置2000,其中流体路径2602开始时与输注头2601分离,并且在插入过程中朝向输注头2601前进并连接到输注头2601(图2)。
“头部移位”式装置1000(图1),其中流体路径1602为输注头组件1600的整体部分,机械强度高,因为整个输注头组件1600作为单个部分移动,不需要卡扣或锁。使整个输注头组件1600变换位置也意味着在部件之间没有可能允许水进入其中的间隙。避免水的进入降低了感染风险。相比之下,对于“流体路径移位”式装置2000(图2),当患者将装置2000放置在他或她的皮肤上时,输注头2601和粘性贴片最初被施加到皮肤上。当患者或患者的护理人员启动装置2000时,流体路径2602朝向皮肤转移并锁定在输注头2601中。因为大的粘性贴片和输注头2601开始时附着在皮肤上,“流体路径移位”式装置2000可以更小和更紧凑。然而,由于所需部件数量的增加和动态接口,它们具有额外的机械复杂性。还必须控制流体路径2602在输注头2601中的锁,以使得插入位置附近不希望的裂缝尽可能小。锁住/捕获流体路径2602的夹子也必须对它们具有一定的容差,从而,即使被正确地锁定位置,流体路径2602也可能在夹子内轻微地摇晃,有可能导致不适。总的来说,“头部移位”式装置1000比“流体路径移位”式装置2000有若干优点。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负担,减少使用者失误,并提供尽可能无痛的插入体验,期望具有一种插入器装置,其可提供导引针的自动插入和自动退回。此外,为了确保机械强度,期望具有一种插入器装置,其使整个输注头组件、而不是流体路径移位/转换。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入器装置,该插入器装置提供导引针的自动插入和自动退回,同时还使整个输注头组件移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插入机构的插入器装置,该自动插入机构将输注头和针组件从收起构型变换至插入构型,在插入构型中,输注头的套管和针组件的导引针插入患者皮肤。插入器装置还包括自动退回机构,该自动退回机构自动地将针组件变换到退回构型,在该退回构型中,导引针从患者皮肤上移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插入器装置,包括:壳体,致动器,包括套管的输注头,可移除地联接至输注头的推进板,包括导引针的针组件,插入机构,所述插入机构构造成自动地将输注头、推进板和针组件从收起构型移动到插入构型,在收起构型中,套管和导引针定位在壳体内,在插入构型中,套管和导引针响应致动器的运动而从壳体伸出;以及退回机构,所述退回结构构造成自动地将针组件从插入构型移动到退回构型,在退回构型中,导引针定位在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莱利利公司,未经伊莱利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43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