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涂膜以及表面上形成涂膜的物品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39971.5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98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刚慈;山田阳一;明渡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A61L31/08;C09D5/00;A61L31/12;A61L31/14;A61L31/16;C09D7/61;C09D7/63;B32B3/26;A01N2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许伟群;崔春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以及 表面上 形成 物品 | ||
本发明的涂膜包括:具有疏水基团或亲油基团及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在表面具有能够承载表面活性剂的空孔的膜。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的碳原子数为5以上,在室温下无挥发性。膜为多孔膜。多孔膜的孔隙率为5%以上且60%以下。表面活性剂是枞酸类化合物。或者,表面活性剂是洗必泰。孔的孔径大于病毒大小的10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适用于医疗和护理现场或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具和衣服以及建材等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涂膜、制备涂膜的方法以及涂膜形成于表面的物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为首,2012年的MARS冠状病毒、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等相继出现并流行于人类社会,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的卫生意识更加高涨,对于生活环境中使用的任何东西,都强烈希望能够清除病毒。因此,需要对于人的手接触到的门把手、电车吊环、衣服及鞋类、建筑物内饰等各种对象,在表面稳定并持续地涂覆抗病毒活性物质的方法。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通过化学键将表面活性剂固定在具有羟基的布等材料上的技术。此外,引用文献2公开了一种通过诸如聚乙烯醇等粘合剂将产生羟基自由基的细颗粒状的抗病毒活性物质附着在片状物上的方法。在这里,表面活性剂被使用,但只是用作一种使含有病毒的飞沫水分更容易进入片材内部的助剂。引用文献3公开了一种在无机填料中承载磺酸表面活性剂并用涂料树脂固定的方法。这样,为了从人的手接触到的物体表面去除各种各样的病毒,正在研究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各样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1-989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12-721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第2017-2105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将表面活性剂以能够充分发挥抗病毒功能的形式固定在所需的固体表面,特别是固定于金属、树脂、陶瓷等多种材料,或者容易且稳定地固定在布等柔软材料、门把手等立体结构物的表面是困难的。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中,由于限定于有OH基的物质,因此应用范围有限,其附着量也有限,容易因磨损而丧失抗病毒功能。专利文献2中,表面活性剂嵌入于树脂中,不能发挥其抗病毒性能。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将抗病毒活性物质与树脂等混合而进行涂覆时,抗病毒活性物质会被树脂等掩埋,抗病毒活性物质不会渗出到表面,因此不能充分发挥抗病毒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各种材料上形成并具有抗病毒活性等功能的涂膜,或一种形成涂膜的方法,或一种表面形成有涂膜的物品。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涂膜包括:具有疏水基团或亲油基团及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在表面具有能够承载表面活性剂的空孔的膜。
在上述构成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的碳原子数为5以上,并且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无挥发性。
在上述构成中,多孔膜的孔隙率为5%以上且60%以下。
在上述构成中,表面活性剂是枞酸类化合物。
在上述构成中,表面活性剂是洗必泰。
在上述构成中,空孔的孔径比病毒大小的10倍还大。
在上述构成中,空孔的孔径小于病毒大小。
在上述构成中,空孔的孔径为1n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未经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399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装置、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下一篇:纤维增强塑料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