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端子的电线、线束、端子、端子压接刀模、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23297.1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8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河中裕文;平岩徹也;竹下隼矢;高桥宏和;水户濑贤悟;元山善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H01B13/00;H01B7/00;H01R4/62;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杨俊波;于靖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电线 线束 压接刀模 制造 方法 | ||
带端子的电线(10)由端子(1)和包覆导线(11)电连接而构成。端子(1)的压接部(5)是与包覆导线(11)压接的部位,其具有:导线压接部(7),其对在包覆导线(11)的前端侧从包覆部(15)露出的导线(13)进行压接;以及包覆压接部(9),其对包覆导线(11)的包覆部(15)进行压接。在导线压接部(7)的前端侧(端子主体3侧)设置有导线(13)的保持力相对较强的电线保持部(7a)。并且,在导线压接部(7)的后端侧(包覆压接部9侧)形成有用于得到与导线(13)的导通的导通部(7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汽车等中使用的带端子的电线等。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用线束在压接端子与包覆导线的导体连接后被捆扎,并作为汽车等的信号线等被布线。在通常的包覆导线和压接端子中,包覆导线的前端部的包覆被去除,露出的导体和导线压接部被压接,包覆部在包覆压接部中被压接而进行连接。汽车用线束通过该导线压接部的连接强度与包覆压接部的连接强度的合计,满足压接端子与包覆导线的连接强度的要求。
这里,如果使用的电线变细,则难以仅通过构成电线的导体来保持强度,因此研究了带抗张力体的电线。例如,在使用由拉伸强度为30N左右的导体构成的电线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超过汽车用电线所要求的80N的拉伸强度,作为带抗张力体的电线,提出了在金属制或非金属制的抗张力体的外周将导线呈螺旋状卷绕而得的电线。这样的电线有如下方法:剥去导体,使抗张力体露出而插入到套筒中,利用钢制夹紧件对抗张力体进行压接,接着利用粘接剂等固化性树脂进行一体化,并且利用铝等夹紧件对导体部分进行压接(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0468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37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特别是在汽车领域中,由于应对CASE等,ECU、传感器类等增加,随之使用的电线根数显著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线束的线径增大成为课题。因此,要求进一步将汽车用电线细径的细径电线。例如,要求现有的通常的0.35sq(sq:mm2的含义)以下的细径的电线。
这里,在导线压接部中,需要满足电线与端子的连接强度和导体与端子的电连接电阻这两者的要求。这样,对于与电线的连接强度和与导体的电连接电阻这两者,为了满足要求规格,需要适当地设定导线压接部的压缩率。但是,当电线直径变细时,在相同的压缩率下,难以满足两者。
例如,在使用粗径的包覆导线通过现有技术与压接端子进行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以兼顾连接强度和连接电阻的压缩率进行导线压接部下的压接,但当电线的直径变细时,连接强度和电阻的适当的压接条件范围都变窄。这是因为,如果要确保连接强度,则导体断裂而连接电阻变高,如果重视连接电阻,则无法得到连接强度,成为电线脱落的主要原因。这样,电线直径越必须变细,越难以兼顾连接强度和电阻。
另外,在连接现有的带抗张力体的电线时,需要进行剥皮作业、抗张力体的压接以及导线的压接的各个压接工序。因此,不仅部件数量多,作业工时也增加,成本变高。特别是当电线的直径变细时,剥皮自身变得困难。这样,在以往的方法中,制造工序变得复杂,因此存在加工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压接作业性良好、并且能够兼顾连接强度和连接电阻的带端子的电线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1发明是一种带端子的电线,其是包覆导线和端子电连接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导线压接部,其对从所述包覆导线的前端的包覆部露出的导线进行压接;以及包覆压接部,其对所述包覆导线的所述包覆部进行压接,所述导线压接部具有:电线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导线;以及导通部,其用于得到与所述导线的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232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稀释器、分析系统和分析方法
- 下一篇:机器学习加速器的功率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