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动带用芯线和传动带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80008880.5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9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友田拓也;平川泰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28;D02G3/44;F16G1/08;F16G1/28;F16G5/06;F16G5/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满凤;金龙河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带 用芯线 以及 它们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带用芯线,其是包含将两根以上初捻纱并纱并进行复捻而成的合股捻绳的传动带用芯线,其中,上述初捻纱包含两根以上硬质初捻纱(A)和一根软质初捻纱(B),上述硬质初捻纱(A)含有聚芳酰胺纤维,并且各硬质初捻纱(A)的纤度为1500分特以下,上述软质初捻纱(B)含有低弹性模量纤维,并且上述软质初捻纱(B)的初捻系数相对于上述硬质初捻纱(A)的初捻系数的平均值的比(B/A)为0.5~1.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传动带的芯线和传动带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动力传递的机构,使用平带、V带、多楔带、齿形带等传动带的带传动被广泛使用。作为传动带所要求的性能之一,可以列举伸长率小。当传动带的伸长率大时,带的张力降低,容易发生滑动、跳动。如果发生滑动、跳动,则不仅不能正常地进行动力传递,而且传动带的耐久性降低。在汽车辅机驱动用多楔带中,有时使用具有吸收带的伸长而使张力保持恒定的功能的自动张紧器,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带的伸长率过大时,自动张紧器也不能完全吸收带的伸长,带的张力降低。因此,为了减小传动带的伸长,提出了各种含有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高的聚芳酰胺纤维的加捻绳。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总纤度4000~5000分特(dtex)的合股捻绳,其是使四根将纤度1000~1250分特的对位系聚芳酰胺纤维以1200~1350的捻系数进行初捻而成的初捻纱以900~1100的捻系数沿着与初捻相反的方向进行复捻而成的。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合股捻绳,其是使三根将平均纤度为1000~1250分特、拉伸弹性模量为55~70GPa以及拉伸强度为2800~3500MPa的对位系聚芳酰胺纤维以33~40次/10cm的初捻数进行初捻而成的初捻纱以初捻系数的0.25~1倍的捻系数沿着与初捻相反的方向进行复捻而成的。
另一方面,对将聚芳酰胺纤维与其他纤维组合混捻的技术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加捻绳,其是将拉伸弹性模量为50~100GPa的高伸度聚芳酰胺纤维与低模量纤维混捻而成的。在该文献中,作为发明效果,记载了在用模压施工法制造时能够抑制芯线的间距的紊乱、损伤,并且即使用于动态张力高的用途也能够维持抗噪声产生性、耐久性。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载荷与伸长率的关系为特定范围的橡胶增强用绳,其是将高弹性模量纤维和低弹性模量纤维以65∶35~95∶5的重量比例进行混捻而成的。记载了如此将高弹性模量的纤维与低弹性模量的纤维以特定的比率进行捻纱,由此可以得到在低伸长区域示出低弹性模量、在高伸长区域示出高弹性模量的复合绳,以及能够同时满足成型加工时的延伸带来的橡胶组合物成形性和之后的橡胶成形物使用时的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9393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710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76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9-1572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合股捻绳通过初捻和复捻的平衡的最优化、应用高伸度型聚芳酰胺纤维等来兼顾拉伸强度和耐弯曲疲劳性,但近年来一直增加的搭载有ISG(一体式起动发电机,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的发动机用途中的耐久可靠性仍不充分。特别是在仅由聚芳酰胺纤维构成加捻绳的情况下,即使能够抑制传动带的伸长,也难以充分提高耐弯曲疲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未经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88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行链路资源管理
- 下一篇:光接收元件、成像元件和成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