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西红柿的育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44193.4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38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姚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定态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 |
代理公司: | 贵州省中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9 | 代理人: | 杨阳 |
地址: | 562100 贵州省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西红柿 育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西红柿的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盆与若干圆筒状的苗盒,所述育苗盆底部呈方形阵列分布有若干凸出的插筒,苗盒的周壁开设有多层的窗口,所述窗口的底部均安装有刃部;苗盒的内部铺设有活塞推板,并在苗盒底侧开设通槽,所述通槽内安装有顶杆,顶杆上方与活塞推板固定,下方插入插筒内。本实用新型可将苗盒稳固在育苗盆内,便于覆土等,而且育苗完成后,苗盒可以快速切断外部的根须部分,将苗盒与幼苗一起拔起。移栽时将顶杆底端抵在平面上,然后稍微下压苗盒,使得活塞推板相对苗盒上行,可以不伤到幼苗将幼苗以及泥土取出,移栽的成活率非常的高,且苗盒可重复利用,相对一次性苗钵来说更加的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育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西红柿的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西红柿在规模种植过程中为了提升成活率,一般需要两次育苗,第一次是将种子洒下去,待其长到5cm左右的时候分株,进行第二次育苗,长到10cm左右再进行移栽。第二次育苗的时候一般采用一次性的苗钵,移栽的时候将苗钵一起移栽,这样不仅成本大,而且不环保。若不采用苗钵,起苗的时候很难将主根附近的泥土一起拔起,且拔苗过程中很容易损伤幼苗,影响成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西红柿的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西红柿的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盆与若干圆筒状的苗盒,所述育苗盆底部呈方形阵列分布有若干凸出的插筒,苗盒的周壁开设有多层的窗口,所述窗口的底部均安装有刃部;苗盒的内部铺设有活塞推板,并在苗盒底侧开设通槽,所述通槽内安装有顶杆,顶杆上方与活塞推板固定,下方插入插筒内。
进一步的,苗盒底部以及活塞推板均为半球状。
进一步的,插筒深度大于或者等于顶杆超出苗盒底侧的长度。
进一步的,每行或者每列苗盒的顶部通过连杆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在育苗盆的底侧开设有排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顶杆以及插筒的配合,可以将苗盒稳固在育苗盆内,便于覆土等,而且育苗完成后,由于苗盒的分隔,以及窗口底部均安装有刃部,可以快速切断外部的根须部分,将苗盒与幼苗一起拔起。移栽时将顶杆底端抵在平面上,然后稍微下压苗盒,使得活塞推板相对苗盒上行,可以不伤到幼苗将幼苗以及泥土取出,移栽的成活率非常的高,且苗盒可重复利用,相对一次性苗钵来说更加的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苗盒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中:1-育苗盆,11-插筒,12-排水槽,2-育苗盆,21-窗口,211-刃部,22-活塞推板,23-顶杆,3-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
一种用于西红柿的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盆21与若干圆筒状的苗盒,所述育苗盆21底部呈方形阵列分布有若干凸出的插筒11,苗盒的周壁开设有多层的窗口21,所述窗口21的底部均安装有刃部211;苗盒的内部铺设有活塞推板22,并在苗盒底侧开设通槽,所述通槽内安装有顶杆23,顶杆23上方与活塞推板22固定,下方插入插筒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定态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普定态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44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宠物食品去水装置
- 下一篇:平推式窄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