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433739.6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08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平 |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58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创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53 | 代理人: | 吴英 | 
| 地址: | 338000 江西省新余***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配套使用的下模和上模,下模和上模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可组合起来构成模具型腔的下腔和上腔;下模侧壁的底端向外凸出,该凸出部位上一体设置有围绕下模一圈的外围,外围朝着上模的方向延伸并高于下模,外围的内壁与下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槽。该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能够有效避免模具型腔内的原料渗透至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缝隙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复合材料成型需要借助模具才能完成,传统的模具在使用时,模具型腔内的原料容易渗透至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缝隙内(特别是一些模具精度不大的小厂),从而造成产品有瑕疵。因此,市面上需要一种能够避免模具型腔内的原料渗透至上模与下模之间缝隙内的新型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该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能够有效避免模具型腔内的原料渗透至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缝隙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套使用的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可组合起来构成模具型腔的下腔和上腔;所述下模侧壁的底端向外凸出,该凸出部位上一体设置有围绕所述下模一圈的外围,所述外围朝着所述上模的方向延伸并高于所述下模,所述外围的内壁与所述下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槽;所述上模的侧壁向外凸出形成有一圈外凸部,当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组合时,所述外凸部的外壁紧贴所述外围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互靠近的一侧的边缘处开设有倒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的接触面设有朝着所述外围方向倾斜的坡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为可拆卸的纵向分层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与所述外凸部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与所述外凸部之间涂有润滑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上模、下模、外凸部和外围可共同构成一个密闭空腔,当上模与下模完全压合时,外围与下模之间的环形槽内的气压远大于外界,此时模具型腔内的气压也要小于模具型腔外的气压,从而使得原料在型腔内成型的过程中,型腔内的原料难以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缝隙内向外渗出,进而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下模;101、下腔;102、外围;2、上模;201、上腔;202、外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平,未经刘春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33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5130相机的壳体
 - 下一篇:一种割灌机生产线锁飞轮边盖转盘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