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辅助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32379.8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32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吴锋;谭磊;李荣智;黄元志;王楠;张层鑫;詹鸿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22;E03F5/10;E03F5/06;E03F5/14;E03F3/04;H02J7/3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王晓玲 |
地址: | 5104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辅助 排水系统 | ||
1.一种智能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太阳能蓄电池模块(1)、污水监测模块(2)、泵组件模块(3)、用于将市政道路待排污水引入排水系统的进水口模块(4)以及用于将排水系统中的水排出的出水口模块(5);所述的泵组件模块(3)的进水端与进水口模块(4)连通,泵组件模块(3)的出水端与出水口模块(5)连通;所述的污水监测模块(2)安装于进水口模块(4)周围,用于监测进水口模块(4)附近的污水高低情况;所述的太阳能蓄电池模块(1)分别与污水监测模块(2)、泵组件模块(3)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器分别与污水监测模块(2)、泵组件模块(3)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组件模块(3)包括第一排污泵(31)和污水储蓄箱(32),所述的第一排污泵(31)的进水端与进水口模块(4)连通,第一排污泵(31)的出水端与污水储蓄箱(32)连通;所述的污水储蓄箱(32)的出水端与出水口模块(5)连通;所述的第一排污泵(31)分别与控制器和太阳能蓄电池模块(1)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组件模块(3)还包括第二排污泵(33)、吸水机构(34);所述的吸水机构(34)设于污水储蓄箱(32)内,所述的吸水机构(34)的出水端与污水储蓄箱(32)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的第二排污泵(33)的输出端与吸水机构(34)连通,用于将污水储蓄箱(32)中的水增压后从污水储蓄箱(32)的排水端排出;所述的第二排污泵(33)分别与控制器和太阳能蓄电池模块(1)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排污泵(33)的输出端通过可伸缩管(35)与吸水机构(34)连通;所述的吸水机构(34)的出水端通过软管与污水储蓄箱(32)的排水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模块(4)包括进水管(41)、进水管头(42)、可伸缩软管(43)、地漏(44)以及过滤盖(45);所述的进水管(41)的出水端与第一污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的可伸缩软管(43)的一端与进水管(41)的进水端连通,另一端与进水管头(42)连通;所述的地漏(44)安装于进水管(41)的进水端处,所述的进水管头(42)可拆卸安装于地漏(44)内,所述的过滤盖(45)可拆卸安装于地漏(4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口模块(5)包括绿化出水管(51)、污水出水管(52)和多通转接头(53);所述的污水储蓄箱(32)的出水端与多转管接头的一端连接,多通转接头(53)的其中两端分别与绿化出水管(51)和污水水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口模块(5)还包括过滤机构(54),所述的绿化出水管(51)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的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多通转接头(53)连通,另一端与过滤机构(54)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的过滤机构(54)的出水端与第二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在所述的第二出水管上还设有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机构(54)包括储水箱,以及设于储水箱内的过滤网;所述的储水箱的进水端与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的储水箱的出水端与第二出水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蓄电池模块(1)包括蓄电池、太阳能接收板(11)以及支撑架(12),所述的太阳能接收板(11)安装于支撑架(12)上,所述的太阳能接收板(11)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充电端电性连接;所述的蓄电池分别与污水监测模块(2)、泵组件模块(3)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监测模块(2)包括红外摄像头(21);所述的红外摄像头(2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未经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3237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边形软包电池及软包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金属件锻造用自动上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