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易掉毛毛绒布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30512.6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60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韩国安;朱健英;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华润宏发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9/02;B32B9/04;B32B27/02;B32B27/12;B32B27/40;B32B27/34;B32B27/32;B32B27/08;B32B27/36;B32B3/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华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0 | 代理人: | 丁功成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易 毛毛 绒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易掉毛毛绒布,包括毛绒布本体,所述毛绒布本体的表面粘接有抗菌纤维层,所述抗菌纤维层的内腔包括有锦纶纤维层、丙纶纤维层和涤纶纤维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粘胶层,可以起到不易掉毛的作用,防止在人们在穿着的过程中出现掉毛,给人们带来了烦恼,通过抗菌纤维层、锦纶纤维层、丙纶纤维层和涤纶纤维层,可以起到抗菌的作用,防止人们在穿着的过程中因粘有细菌,使得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柔韧纤维层、精纺毛织纤维层、棉混纺纤维层和氨纶纤维层的设置,可以起到柔韧性好的作用,防止人们在穿着的过程中出现撕扯断裂,降低了毛绒布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毛绒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易掉毛毛绒布。
背景技术
毛绒布是指经过拉绒后表面呈现丰润绒毛状的织物,绒布可以通过在布的表面做针孔扎绒工艺进行生产,在表面产生较多绒毛,部分绒布的立体感强,表面光泽度高,摸起来柔软又厚实,适用范围广泛,现有的毛绒布由于掉毛太过频繁,导致在给人们穿着的过程中带来不便,不仅降低了毛绒布的使用效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烦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掉毛毛绒布,具备不易掉毛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毛绒布掉毛太过频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掉毛毛绒布,包括毛绒布本体,所述毛绒布本体的表面粘接有抗菌纤维层,所述抗菌纤维层的内腔包括有锦纶纤维层、丙纶纤维层和涤纶纤维层,所述锦纶纤维层的内表面粘接于丙纶纤维层的外表面,所述丙纶纤维层的内表面粘接于涤纶纤维层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抗菌纤维层的表面粘接有柔韧纤维层,所述柔韧纤维层的内腔包括有精纺毛织纤维层、棉混纺纤维层和氨纶纤维层,所述精纺毛织纤维层的内表面粘接于棉混纺纤维层的外表面,所述棉混纺纤维层的内表面粘接于氨纶纤维层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精纺毛织纤维层的厚度大于棉混纺纤维层的厚度,所述棉混纺纤维层的厚度大于氨纶纤维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锦纶纤维层的厚度大于丙纶纤维层的厚度,所述丙纶纤维层的厚度大于涤纶纤维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毛绒布本体的外表面粘接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呈正方形摆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粘胶层,可以起到不易掉毛的作用,防止在人们在穿着的过程中出现掉毛,给人们带来了烦恼,通过抗菌纤维层、锦纶纤维层、丙纶纤维层和涤纶纤维层,可以起到抗菌的作用,防止人们在穿着的过程中因粘有细菌,使得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柔韧纤维层、精纺毛织纤维层、棉混纺纤维层和氨纶纤维层的设置,可以起到柔韧性好的作用,防止人们在穿着的过程中出现撕扯断裂,降低了毛绒布的使用寿命,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毛绒布掉毛太过频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菌纤维层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柔韧纤维层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毛绒布本体;2、抗菌纤维层;201、锦纶纤维层;202、丙纶纤维层;203、涤纶纤维层;3、柔韧纤维层;301、精纺毛织纤维层;302、棉混纺纤维层;303、氨纶纤维层;4、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华润宏发织造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华润宏发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305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