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道穿管的管道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12846.0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92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邹勇;豆连旺;张淼馨;徐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F16L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1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管道 台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穿管的管道台车,用于管道在套管内的穿越,所述管道台车包括U型管卡和U型管托,所述U型管托由弧形钢板、肋板、竖向挡板、水平支撑钢板、竖向滑轮挡板、水平滑轮挡板组成,U型管托的底部连接有竖向挡板,所述竖向挡板的下部安装有第一滑轮,可以实现相对于安装平台的滚动;所述管道支撑在所述U型管托上,所述U型管卡和所述U型管托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U型管卡和所述U型管托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台车,仅需要克服台车与套管之间的滚动摩擦,就可以将管道推入到套管内,施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管道穿管的管道台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中,为节省土地资源,各种管线都是紧凑布置,如给水、雨水、污水、燃气、输油管道等一般并行敷设。在这些管道穿越公路或者铁路时,为降低对公路或铁路运行的影响,一般采取顶管方式穿越。例如,在管道穿越铁路的工程建设中,在铁路穿越位置的两侧设置顶管工作井和顶管接收井,利用顶进机械将1个套管顶入到铁路路基下面一定的深度,并穿越铁路,然后在顶管工作井向套管内安装待过路的管道。
很多情况下,不同用途的待过路管道由不同的单位建设,各建设单位之间缺乏沟通联系,很少考虑几根管道采取共用一个顶管工程进行穿越,从而导致这些管道穿越铁路时,一般都是1根管道单独采取顶管方式穿越,在顶管工程的套管内,只布置1根管道。由于顶管工程涉及的顶管深基坑以及套管在路下顶进施工,每处顶管穿越工程造价高昂,通常1处顶管投资高达数百万元。如果现场采用几根穿越管道共用一个顶管工程穿越道路,大多是在一个共用的顶管工作井内,向路基下顶进几个套管,在各套管内再分别穿各自的管道,虽然顶管工作坑共用,但还是需要分别顶进套管,套管未能实现共用,这些管道总的施工费用仍然较大。
在传统的施工方法中,穿越的1根套管内穿1根管道,通常套管内的管道也都安装管道台车,但大多时候这些传统的台车都是采取环形支架形式,在环形支架上的一周安装多个滚轮,通过滚轮滚动,将管道推入到套管内。这种管道在套管内的穿越方式,很多时候会发生管道在套管内扭曲,造成管道防腐层破损。有时由于管道过度扭曲变形,造成管体山出现应力集中,影响管道的安全。
按照传统的管道穿越方式,各管道单独穿越,穿越处分别设置套管,现场很难找到能满足穿越几条管道的场地条件。如果考虑几条管道共用一个套管穿越,按照传统的套管内管道穿越方式,如果穿越的套管长度较大,例如在100m以上,在1根套管内穿越几根管道几乎不可能。这种穿越方式也容易造成管道防腐层破坏,影响管道安全。即使共用顶管工作井,但还是需要分别顶进几个套管,顶进费用不仅较大,而且顶进套管之间为避免相互安全影响,顶进的套管间距需要增大,造成顶管基坑尺寸变大,从而进一步增加工程投资。
除此之外,在管道穿越铁路等路面时,会对铁路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主管部门一般要求同一个区域内不得多次穿越。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管道穿管的管道台车,实现管道的快速穿越,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用于管道穿管的管道台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穿套管的管道台车,用于管道在套管内的穿越,所述管道台车包括U型管卡和U型管托,所述U型管托的底部连接有竖向挡板,所述竖向挡板的下部安装有第一滑轮;所述管道支撑在所述U型管托上,所述U型管卡和所述U型管托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U型管卡和所述U型管托连接。
优选地,所述U型管卡和所述U型管托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U型管托的上部设有支撑所述管道的弧形钢板,所述弧形钢板与所述竖向挡板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与所述弧形钢板、所述竖向挡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12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全息定位的防伪烫印膜
- 下一篇:一种多工位自动点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