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无尘自动抛丸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411461.2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72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祁涛;范道林;林晓旭;黄艳梅;吴昊;黄照元;徐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3/04;B24C5/06;B24C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杨海燕;谢辅俊 |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式无尘 自动 抛丸 | ||
一种手持式无尘自动抛丸机,涉及钢结构抛丸除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喷砂除锈装置。它包括储丸仓、抛丸仓、回丸仓和把手,储丸仓与抛丸仓通过落丸通道连接,在落丸通道的下端位于抛丸仓内设置抛丸叶轮,在落丸通道底端位于抛丸仓外部安装转动电机,抛丸仓的一端出口为抛丸口,抛丸口折返处上方为回丸仓。其关键技术是回丸仓的另一端头下方是储丸仓,抛丸仓的上方与储丸仓外壁形成的空间构成杂物仓,回丸仓与杂物仓之间设置除尘挡板,在抛丸仓的另一端壁上安装风压机。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抛丸口处采用电磁铁装置,通过电磁开关可控制与待抛丸钢构件表面的磁性连接,确保工作时抛丸机与钢构件接触更紧密稳固。
技术领域
一种手持式无尘自动抛丸机,涉及钢结构抛丸除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喷砂(丸)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钢结构工程因受力性能好、工厂化制作和运输施工便利等诸多优点,在建筑工程领域被广泛采用。其中喷砂(丸)除锈法是目前常用的钢桥面表面处理方法,目前对钢桥面喷砂除锈的设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气动压力式喷砂设备,另一类是机械离心式抛砂丸设备,其中气动压力式喷砂设备一般采取人工收砂、粉尘污染大且施工效率低;机械离心式抛砂丸设备无尘环保且高效,多用于钢结构大面积除锈施工。针对钢结构局部边角部位,目前多采用人工手持砂轮或砂球除锈,效率低且粉尘污染大。CN210307376U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抛丸机,包括由丸砂分离室、储丸室组成的筒形结构工作腔及连接的抛丸通道、负压回丸通道等,通过高速电机进行抛丸作业,可用于船舶、大型储罐内部和外表面的边角处抛丸清理工作。该装置填补了现有抛丸处理设备技术和应用空白,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抛丸口处采用具有弹簧骨架的硅胶紧贴工件表面,在抛丸工作压力下及钢丸与工件强烈碰撞下较难控制与工件表面的紧贴性;2、抛丸工作时无法及时有效分离钢丸和杂质,仅依靠负压空气流将杂质带入丸砂分离室,后续需单独排除杂质且易造成钢丸和杂质混合,造成不必要的二次筛分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与工件表面自动紧密连接、且能同步清理抛丸杂质的手持式抛丸机。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持式无尘自动抛丸机,包括储丸仓、抛丸仓、回丸仓和把手,储丸仓与抛丸仓通过落丸通道连接,在落丸通道的下端位于抛丸仓内设置抛丸叶轮,在落丸通道底端位于抛丸仓外部安装转动电机,抛丸仓的一端出口为抛丸口,抛丸口折返处上方为回丸仓。其关键技术是回丸仓的另一端头下方是储丸仓,抛丸仓的上方与储丸仓外壁形成的空间构成杂物仓,回丸仓与杂物仓之间设置除尘挡板,在抛丸仓的另一端壁上安装风压机。
在抛丸叶轮与风压机之间设置格栅挡板。
在把手上设置电机及风压机开关和电磁开关。
在杂物仓的壁上设置出渣口。
在抛丸口处设置电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抛丸口处采用电磁铁装置,通过电磁开关可控制与待抛丸钢构件表面的磁性连接,确保工作时抛丸机与钢构件接触更紧密稳固。
2、采用独立的杂物仓,利用正向风压力,可有效分离钢丸和杂质,实现了同步进行抛丸作业和杂质排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整个装置组成封闭空间,且作业时出渣口可同时连接外部除尘系统,使整个抛丸工作无尘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11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立两卧-汽蒸干燥的聚丙烯连续生产工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定向导流的雨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