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米果穗输送器及可实现低角度调节的玉米收获机割台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402656.0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95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5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英梅 |
| 地址: | 30180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果穗 输送 实现 角度 调节 收获 机割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果穗输送器及可实现低角度调节的玉米收获机割台,输送器前后呈上倾斜设置,其结构为:输送器壳体焊合的前上部设有果穗入口,后下部设有果穗出口,接穗挡板焊接于输送器壳体焊合的内腔中;位于果穗入口的两侧焊接的上连接板与割台机架固连,托梁焊合与输送器壳体焊合的底面支撑接触,并与割台机架固连,果穗入口衔接于割台果穗喂入搅龙的输出端口下方;接口胶片前端与果穗出口的边沿部分固连,接口胶片后端延伸至升运器的升运链的上端,并与升运器的壳体固连;主、从动轴装配分别安装在输送器壳体焊合的后端两侧壁上和前端两侧壁上,输送链装配传动连接于主动轴装配和从动轴装配上;输送链装配的上行程段位于接穗挡板上方。本实用新型可使割台实现较小的倾斜角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属于农业机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果穗输送器及可实现低角度调节的玉米收获机割台。
背景技术
在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时,由于工作环境的多变性,有时候需要玉米割台以较小的倾角位置去收割倒伏玉米。现有的玉米收获割台,在割台果穗喂入搅龙的后端直接衔接果穗升运器,通过果穗输送搅龙直接将果穗抛送至升运器的输送链耙上,抛送方向为斜下方位置。为避免玉米果穗抛送不到位,目前采用的方式为:将升运器的下端延伸一段至割台支架的下方,由于升运器的下端占用了割台下方的空间位置,在玉米割台降至较小的空间角度时(此时升运器位置固定不动),喂入搅龙的输出端口会与升运器的下端发生干涉,另外,喂入搅龙的输出端口降至到较低的位置,导致玉米果穗无法喂入到升运器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使割台实现较小的倾斜角度,从而可扩大玉米收获机的收获范围的玉米果穗输送器及可实现低角度调节的玉米收获机割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之一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玉米果穗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果穗输送器为链式输送结构,由前至后呈上倾斜设置;包括输送器壳体焊合、主动轴装配、从动轴装配、托梁焊合、接口胶片、输送链装配和接穗挡板;所述输送器壳体焊合的前上部设置有果穗入口,在输送器壳体后下部设置有果穗出口,所述接穗挡板沿前后方向焊接于输送器壳体焊合的内腔中;在输送器壳体焊合上位于果穗入口的两侧焊接有上连接板,两侧上连接板与割台机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托梁焊合与输送器壳体焊合的底面支撑接触,所述托梁焊合的两端与割台机架固定连接,使输送器壳体固定于割台机架的后端,所述果穗入口衔接于割台果穗喂入搅龙的输出端口下方;所述接口胶片由前向后呈下倾斜设置,接口胶片的前端与果穗出口的边沿部分固定连接,接口胶片的后端延伸至升运器的升运链的上端,并与升运器的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轴装配和从动轴装配分别安装在输送器壳体焊合的后端两侧壁上和前端两侧壁上,所述输送链装配由左右两输送链及连接于两输送链上呈间隔均布固定的一圈刮板组件构成;所述输送链装配设置于输送器壳体焊合内腔中,所述输送链装配传动连接于主动轴装配和从动轴装配上;所述输送链装配的上行程段位于接穗挡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每个刮板组件由位于中部的刮板和分别位于刮板两侧的加强板和压板构成,所述刮板、加强板和压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加强板的外侧焊接有角板,角板与输送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之二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低角度调节的玉米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玉米果穗输送器,所述玉米果穗输送器整体安装在割台上,并衔接于割台果穗喂入搅龙的输出端口与玉米收获机的升运器的输入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026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