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气象数据监测站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98491.4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49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风途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W1/02 | 分类号: | G01W1/02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程静静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新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气象 数据 监测站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气象数据监测站,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设备箱,设备箱的顶端安装有百叶箱;所述支撑架包括上部支撑杆,上部支撑杆分为可折叠的三段,三段上部支撑杆之间分别通过第二铝合金连接件和第三铝合金连接件连接;所述上部支撑杆的底部连接有下部支撑杆,上部支撑杆的底部与下部支撑杆的顶部通过第四铝合金连接件连接,下部支撑杆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五铝合金连接件连接有地钉。具有以下优点:主体结构为碳纤维管以及轻质铝合金结构件,整体质量极轻,支持快拆,方便携带,配备可调整的传感器模块放置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携式气象数据监测站,涉及气象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象站多为固定式,外形比较大,不能移动使用,如果需要检测多个地点的气象数据,需要放置多个气象站,浪费资源、操作不便。有一些便携式气象站,例如手持式气象站,结构精巧,但是功能有限,又例如车载式气象站,移动方便,但是占用空间较大,也不可携带。现有气象站无论功耗多低,均无法实现野外环境下电能自给。
在很多特殊条件,尤其是防灾减灾、军队作战等领域,往往需要经常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各种气象因素进行检测,同时对装备质量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并且在缺少后勤补给的情况下,需要不间断进行气象监测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气象站结构臃肿、不可移动、数据不可实时观测以及现有手持式气象仪功能有限以及车载气象站不可携带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气象数据监测站,主体结构为碳纤维管以及轻质铝合金结构件,整体质量极轻,支持快拆,方便携带,配备可调整的传感器模块放置空间,满足传感器的功能化定制,配备防水的设备箱,满足电池等模块放置,同时支持安装太阳能板,保障在无后勤补给的环境下不间断进行气象监测保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气象数据监测站,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设备箱,设备箱的顶端安装有百叶箱;
所述支撑架包括上部支撑杆,上部支撑杆分为可折叠的三段,三段上部支撑杆之间分别通过第二铝合金连接件和第三铝合金连接件连接;
所述上部支撑杆的底部连接有下部支撑杆,上部支撑杆的底部与下部支撑杆的顶部通过第四铝合金连接件连接,下部支撑杆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五铝合金连接件连接有地钉。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铝合金连接件上安装有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上安装有太阳能板。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支撑杆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下部支撑杆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上部支撑杆的中心设置在下部支撑杆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支撑杆、下部支撑杆与铝合金连接件之间采用固定螺栓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均是碳纤维管。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箱包括箱体和底板,箱体内有固定板,用于放置数据接收模块,底板通过螺栓与箱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支撑杆的顶端和设备箱的底板通过第一铝合金连接件和固定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箱从上到下依次分为顶层、中间层和底层,顶层、中间层和底层均为伞状结构,顶层、中间层和底层的顶部等间距圆周分布有三处凹槽,底部等间距圆周分布有三处立柱,立柱位置与凹槽位置相对应,立柱插入到凹槽内,上下层之间通过凹槽和立柱形成径向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箱和设备箱通过螺杆以及螺母连接,螺杆从百叶箱的顶部穿过顶层、中间层和底层到达并穿过设备箱顶部,螺杆通过螺母栓结,顶层、中间层和底层之间通过螺杆形成轴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风途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风途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98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