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混凝土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383347.3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78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长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1/04 | 分类号: | B02C1/04;B02C2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节能 环保 混凝土 回收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混凝土回收装置,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输料箱,第一输料箱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第一输料箱顶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料箱,第一输料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破碎齿,第一输料箱内壁铰接有第二破碎齿,第一输料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转动轴的侧面固定套接有击打轮,击打轮的侧面延伸至第一输料箱的顶面并与第二输料箱的底面抵触。本申请通过电机带动击打轮旋转,通过击打轮与第二输料箱抵触促使其向上移动,然后通过弹簧促使第二输料箱快速复位并产生震动,进而加快混凝土的输送速度,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源对混凝土进行输送,因此混凝土回收时需要的驱动设备更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混凝土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部分混凝土回收机构通过破碎机构对混凝土进行破碎,然后对破碎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加工利用,混凝土在进行破碎时需要通过驱动设备带动传送机构运转,然后将混凝土输送至回收机构内进行破碎,因此混凝土回收时需要的驱动设备更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提到混凝土在进行破碎时需要通过驱动设备带动传送机构运转,然后将混凝土输送至回收机构内进行破碎,因此混凝土回收时需要的驱动设备更多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混凝土回收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混凝土回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混凝土回收装置,包括第一输料箱,第一输料箱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第一输料箱顶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料箱,第一输料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破碎齿,第一输料箱内壁铰接有第二破碎齿,第一输料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转动轴的侧面固定套接有击打轮,击打轮的侧面延伸至第一输料箱的顶面并与第二输料箱的底面抵触;
第一输料箱内壁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板,连板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与电机的转动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转杆的前后两端均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转杆的一端与第二破碎齿的侧面铰接,第一输料箱的内壁设置有排料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电机带动击打轮旋转,通过击打轮与第二输料箱抵触促使其向上移动,然后通过弹簧促使第二输料箱复位并产生震动,进而加快混凝土的送料速度,通过电机带动转杆旋转,通过转杆带动连杆移动并促使第二破碎齿左右移动,进而通过第二破碎齿与第一破碎齿配合对混凝土进行破碎,因此混凝土回收时需要的驱动设备更少。
可选的,上述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混凝土回收装置中,第一输料箱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的形状为圆弧形,挡板的右侧与第二输料箱的左端滑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挡板对飞溅出来的废渣进行阻挡。
可选的,上述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混凝土回收装置中,挡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压簧,压簧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溅板,防溅板的上端与挡板的内壁铰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第二输料箱输送的混凝土进行缓冲,从而减少混凝土与第一破碎齿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
可选的,上述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混凝土回收装置中,弹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弹簧等距离呈矩形分布在第二输料箱的底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弹簧增加第二输料箱的震动幅度,进而加快混凝土的运输速度。
可选的,上述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混凝土回收装置中,排料板倾斜设置在第一输料箱的内壁,第一输料箱的右侧开设有排料槽,第一输料箱右侧排料槽的内壁的底面与排料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破碎完成的混凝土快速通过排料槽排出,进而对混凝土进行二次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长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长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83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