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61628.9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13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斌;郑育辉;何武春;罗望贤;冯志明;陈育典;陈伟健;邓海丰;蔡国才;黄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奥莱敏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4 | 分类号: | G08B21/04;G08B2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苏梓豪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老人 摔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通过在房间里安装两组红外线对射管,当人体站立时,会同时遮挡住两组红外线对管收发;当老人摔倒时,只遮挡下方一组的红外线对管,这样就能及时检测到老人摔倒。为了避免小物件对下层红外线对管的遮挡引起误报,我们同时采用了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能够通过识别遮挡物的温度,区分是否是人体摔倒。还可通过设置ZigBee模块或有线通信接口,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发送报警信息到移动设备或服务端,实现与监控中心及手机通信,完成对信息报警指示功能;通过在人体身上设置红外线发射管,可模仿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使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更好地检测人体的存在与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庭、养老院等老年人独立活动的场合,采用能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在老人摔倒时,能自动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监护人手机或监控中心屏幕。传统的方法采用佩戴式震动传感器,存在当老人缓慢晕倒时不报警或老人未佩戴时不能及时报警的问题。
且现有的检测装置未设置佩戴方式,不能适用人群需求的同时,不能保证老人在佩戴过程中的便捷性以及舒适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老人摔倒的装置,包括两组检测装置;所述两组检测装置的安装高度不一致;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红外线对射管和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所述红外线对射管用于检测是否有遮挡物,所述人体红外探测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
还包括检测设备本体;所述检测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和佩戴组件,所述佩戴组件包括弧形硅胶圈、调节胶圈和卡扣,所述检测设备本体设置在弧形硅胶圈的前端,所述弧形硅胶圈外壁胶粘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胶粘在弧形硅胶圈外壁,所述固定件远离弧形硅胶圈的一侧设置有松紧条,且松紧条远离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调节胶圈;所述调节胶圈内表面胶粘有三组连接块,且卡扣胶粘于连接块远离调节胶圈的一端;所述弧形硅胶圈外表面均匀分布开设有三组调节胶圈,且卡扣和卡扣皆插设在相匹配的卡槽内部,通过佩戴组件的设计,以便于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佩戴情况。
优选的,所述卡扣为球形设计,且卡扣的材质为橡胶材质,以便于将其插设至对应的孔洞内部。
优选的,所述弧形硅胶圈内侧设置有防滑软垫,且防滑软垫远离弧形硅胶圈的一端设置有防滑纹,避免产生打滑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防滑软垫上胶粘有两组固定块,且固定块远离防滑软垫的一端胶粘有凸块;所述弧形硅胶圈内表面开设有两组内凹槽,且固定块和凸块皆插设在相匹配的内凹槽内部,可对磨损后的防滑软垫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内凹槽内壁中部胶粘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另一端插设在凸块上设置相匹配的槽内,以避免凸块在作用力下产生扭转现象。
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本体前端两侧的拐角处皆设置有防护角框,且防护角框与检测设备本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对检测设备本体进行防护。
优选的,所述防护角框外表面胶粘有缓冲弹簧,进一步的对受到的挤压力进行缓冲作用。
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本体与弧形硅胶圈之间设置有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包括装配夹板、卡杆和限位弹簧,所述装配夹板安装于检测设备本体后端的前后两端,且弧形硅胶圈卡接在两组装配夹板之间;所述防滑软垫内部竖直开设有穿插孔,且卡杆贯穿于装配夹板插设在卡杆内部的上下两端;所述卡杆的一端胶粘有稳定块,所述限位弹簧设置于卡杆与装配夹板之间,通过拆装组件的设计,可对检测设备本体的位置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稳定块为梯形设计,且稳定块与穿插孔内侧壁相互贴合,可提高卡杆插设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一端所述卡杆的顶端中部固接有T形把手,且T形把手的端面为弧形设计,使得两组卡杆之间处于连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奥莱敏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奥莱敏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616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