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状碳纤维材料吹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54772.X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35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军;杜国义;刘嫦娥;赵琼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联益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48 | 分类号: | B29C49/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状 碳纤维 材料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状碳纤维材料吹塑模具,包括第一模腔、第二模腔和加热管,所述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为相同结构,且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两侧固定安装有侧板,并且侧板外壁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在进行管状碳纤维材料吹塑时,碳纤维圆筒材料经过高压鼓吹后,与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内壁贴合,而后,第二气缸伸长,推动切刀切断吹塑成型的碳纤维管,从而切断顶口连接部分和底口封闭部分,形成管状结构,本装置在鼓吹成型后立刻进行裁切处理,避免后期裁切麻烦的问题,使管状碳纤维一体式成型,提高了管状碳纤维的成型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状碳纤维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管状碳纤维材料吹塑模具。
背景技术
管状碳纤维材料就是呈管状的碳纤维材料,包括圆管和方管,短碳纤维管材可通过吹塑成型,吹塑过程中,需要将圆筒状碳纤维管材原料放入到吹塑模具中,经过高压鼓吹形成后取出,然后进行裁切处理,切除吹口和底部,形成管状结构,由于此时的碳纤维已经冷却成型,后期切割非常麻烦,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在进行吹塑前,需要对圆筒状限位管材原料进行预热,使其变软方便吹塑,较为麻烦,转移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冷却硬化和变形的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也还可以进一步作出改进。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状碳纤维材料吹塑模具,具备自动裁切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使用的便利性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自动裁切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使用的便利性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状碳纤维材料吹塑模具,包括第一模腔、第二模腔和加热管,所述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为相同结构,且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两侧固定安装有侧板,并且侧板外壁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固定连接,且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外表面两端均开设有刀槽,并且刀槽内部过盈滑动有切刀,所述第一气缸内侧位于侧板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且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另一端与切刀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位于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正上方,且加热管与吹塑管贯通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包括外管和内管,且外管和内管之间固定安装有螺旋加热丝,并且内管与吹塑管贯通连接,所述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顶面均开设有夹孔,且夹孔内壁固定连接有夹垫。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宽度等于第一模腔内部宽度,且切刀长度大于第一模腔内部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和内管密封连接,且内管和外管均采用铜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且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内壁经过抛光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加热丝为电热丝,且螺旋加热丝分别长度等于内管长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状碳纤维材料吹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在进行管状碳纤维材料吹塑时,碳纤维圆筒材料经过高压鼓吹后,与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内壁贴合,而后,第二气缸伸长,推动切刀切断吹塑成型的碳纤维管,从而切断顶口连接部分和底口封闭部分,形成管状结构,本装置在鼓吹成型后立刻进行裁切处理,避免后期裁切麻烦的问题,使管状碳纤维一体式成型,提高了管状碳纤维的成型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联益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联益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547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形裸肌防脱散丝袜
- 下一篇:一种视觉集成电路封装的快速比对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