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鱿鱼切须用分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25603.3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92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姚玉峰;王连成;王日亮;马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福瑞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2C25/00 | 分类号: | A22C25/00;A22C25/08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林楠 |
地址: | 264209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鱿鱼 切须用分须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鱿鱼切须用分须装置,其解决了现有鱿鱼分须作业需要人工操作的技术问题;包括变距机构、若干分须杆和升降平移机构,变距机构与升降平移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若干分须杆上端与变距机构连接,且能由变距机构驱动变距。本申请广泛应用于鱿鱼须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鱿鱼加工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鱿鱼切须用分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鱿鱼须的分割一般根据需要先鱿鱼须进行分组,再进行切断分割。现有的分须方式是工作人员先用手将鱿鱼须分组,由于鱿鱼须为软体,难以定位分须状态,因此只能人工操作,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鱿鱼切须用分须装置,包括变距机构、若干分须杆和升降平移机构,变距机构与升降平移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若干分须杆上端与变距机构连接,且能由变距机构驱动变距。
优选地,变距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分须支撑板、变距板和第一升降机构,分须支撑板与升降平移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变距板与分须支撑板纵向滑动连接,变距板中部纵向设有若干变距导向孔,每个变距导向孔内均设有可滑动的变距导块,变距导块后端均连接有分须杆,分须杆后端与分须支撑板横向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机构安装在分须支撑板上方,第一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与变距板连接。
优选地,若干变距导向孔的间距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大。
优选地,分须杆包括与变距导向块连接的导向杆、与导向杆可拆卸连接的分离杆。
优选地,还设有分须压紧装置,用于压紧鱿鱼头部;分须压紧装置包括压料板、缓冲杆和顶升机构,顶升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压料连接板的一端,压料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缓冲杆向下连接有压料板。
优选地,还设有上顶定位装置,用于对分须初始端进行定位;上顶定位装置包括上顶机构和若干可拆卸定位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变距机构、分须压紧装置和上顶定位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鱿鱼须分须操作难以自动化的问题,代替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分须装置、分须压紧装置和上顶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须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分须压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顶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鱿鱼须摆放姿态示意图。
19.分须杆;20.鱿鱼须;21.分须支撑板;22.变距板;23.变距导向孔;24.变距导块;25.导向杆;26.分离杆;27.安装板;28.升降气缸;29.支撑架;30.平移气缸;48.压料板;49.缓冲杆;50.压料连接板;52.顶升机构;53.第一升降机构;55.分须压紧装置;63.上顶定位装置;64.上顶机构;65.定位针;66.鱿鱼头部;67.鱿鱼须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福瑞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威海福瑞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256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鱿鱼切须装置
- 下一篇:一种鱿鱼切须加工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