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光板组与液晶显示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14812.8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95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曜;谢舒名;曾晨婷;李宜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诚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63;G02B5/30;G02B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液晶显示 元件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偏光板组与液晶显示元件。此偏光板组包含第一光偏振单元与第二光偏振单元。其中,第一光偏振单元设于液晶单元的出光侧,且第二光偏振单元设于液晶单元的背光侧,且第二光偏振单元设置于液晶单元与背光单元之间。第二光偏振单元包含光偏振转换层或λ/2波板。通过第二光偏振单元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偏光板组可有效提升大尺寸液晶显示元件的对比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偏光板组,特别是提供一种可提升大尺寸液晶显示元件的对比度的偏光板组与含其的液晶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元件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与制程良率,故液晶显示元件仍为目前的主力显示设备。随着显示需求的精进,大尺寸液晶显示元件已成为主流的研发方向。其中,液晶显示元件是通过对其中的液晶单元施加电压,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而可改变光线的光轴方向,进而达到切换亮态与暗态的效果。为实现液晶显示元件的暗态,液晶单元须与偏光板组结合,其中偏光板组包含光吸收轴是彼此垂直的上偏光层和下偏光层,且液晶单元是设置于上偏光层与下偏光层之间。
然而,当偏光板组应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元件时,由于上偏光层和下偏光层的光吸收轴须彼此垂直,故受限于偏光层的原料膜材的尺寸和设备能力,如果不改变制程或添购超大幅宽的设备,上偏光层和下偏光层的其中一者将无法完整覆盖液晶显示元件,而具有幅宽不足的缺陷。另外,大尺寸液晶显示元件的对比度亦无法有效被提升,其中尤以使用VA液晶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对比度较低。
有鉴于此,亟须提供一种偏光板组与液晶显示元件,以改进习知偏光片因幅宽不足,而无法应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大尺寸液晶显示元件的对比度不佳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偏光板组,其包含具有特定膜层的第二光偏振单元,而可解决习知偏光层幅宽不足的缺陷,并提升液晶显示元件的对比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包含前述的偏光板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提出一种偏光板组。此偏光板组适用于液晶单元,且此液晶单元包括出光面及背光面。此偏光板组包含第一光偏振单元与第二光偏振单元。第一光偏振单元包含第一粘结层、第一保护层、相位补偿层与第一偏光层。第一光偏振单元是通过第一粘结层与液晶单元结合。相位补偿层是相邻于第一粘结层。第一偏光层是设于第一保护层与相位补偿层之间,且第一偏光层具有第一光吸收轴。第二光偏振单元设置于液晶单元的背光面,且液晶单元设置于第一光偏振单元与第二光偏振单元之间。第二光偏振单元包含至少一光偏振转换层或至少一λ/2波板。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述光偏振转换层的数量是不小于2。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述光偏振转换层的每一者的光透过轴是平行于第一偏光层的第一光吸收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述λ/2波板的每一者的慢轴是平行于第一偏光层的第一光吸收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光偏振单元可选择性地包含第二粘结层、第二保护层与第二偏光层。第二粘结层与液晶单元的背光面结合,并与至少一λ/2波板相邻。第二偏光层是相邻且设于λ/2波板与第二保护层之间。第二偏光层具有第二光吸收轴,且第二光吸收轴与第一光吸收轴平行。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述λ/2波板的数量是不大于2。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述的偏光板组不包含λ/4波板或正C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态样,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元件。此液晶显示元件包含前述的偏光板组、背光单元与液晶单元,其中液晶单元具有面向背光单元的背光面与相对于背光面的出光面,且偏光板组的第二光偏振单元设于液晶单元与背光单元之间,且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此尺寸是不小于100吋。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对比度是不小于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诚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诚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148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