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车门护板防擦条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14182.4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73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涂金宝;李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C45/33;B29C45/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2018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车门 护板防擦条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车门护板防擦条的模具,包括前模、后模、进胶系统、顶出系统,所述前模及后模之间设有用于注塑成型防擦条的模腔。所述顶出系统为沿防擦条周边边缘面设置的扁顶顶出系统,所述扁顶顶出系统包括设于后模内由模脚开始穿过垫板并延伸至模腔内的顶针孔及设于所述顶针孔内的扁顶针。所述进胶系统为设于前模内、各进胶道间间隔距离相近的数套滑块进胶系统,所述进胶道位于防擦条背面外缘的倒扣位内。在不增加注塑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将模具的顶针形式由顶块顶出改进为扁顶顶出避免了产品局部顶块导致的顶印,同时通过将模具的进胶形式由直接进胶或香蕉进胶改进为滑块进胶,增大了进胶面积减少注塑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轿车外观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车门护板防擦条的模具。
背景技术
轿车车体前后端都设有门板总成,所有B级以上轿车车型的车门护板都会设有美观装饰防擦条,这类美观装饰防擦条也叫门护板防擦电镀饰条,门板总成上一般都会设计有四根车门护板防擦电镀饰条。在设计模具时通常会把前门左右两根车门护板防擦条设计在一套模具上,后门左右两根车门护板防擦条设计在另一套模具上。
所述车门护板防擦条的左右件为镜像关系,材质为塑料并通过电镀处理。由于护板防擦条属于轿车的外观件,产品表面要求高光检测,所以产品表面不允许产生顶印及流痕。但电镀件表面本身就容易产生顶印及流痕,再加上门护板防擦条产品比较长,主体胶位又薄又平。此外电镀件注塑工艺比普通注塑工艺的注塑压力大20%左右,因而产品更容易产生顶印及流痕。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的一种车门护板防擦条,所述防擦条一套分为左右两根,另一侧的防擦条与图1所示防擦条的结构为镜像关系,两者共同设于一套模具中。如图2、3所示,传统设计中防擦条模具的产品顶出采用局部顶块及顶针辅自顶出。通过与防擦条产品接触面积较大的顶块直接将产品整体顶出,因而产品PL面容易产生顶块位夹线,使产品表面的顶印非常不稳定;进胶道按常规的直接进胶或是香蕉进胶,进胶道位置会产生流痕,因此导致产品报废率居高不下。
因此需要对模具进行重新设计,防止产品出现顶印及流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车门护板防擦条的模具,在不增加注塑机吨位的前提下,重新设计模具,最大限度地防止产品出现顶印及流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车门护板防擦条的模具,包括前模、后模、进胶系统、顶出系统,所述前模及后模之间设有用于注塑成型防擦条的模腔,所述顶出系统为沿防擦条周边边缘面设置的扁顶顶出系统,所述扁顶顶出系统包括设于后模内由模脚开始穿过垫板并延伸至模腔内的顶针孔及设于所述顶针孔内的扁顶针,所述扁顶针顶部为长条形、顶面由一个斜面与一个平面组成,所述斜面与平面的位置与防擦条的底部对应,所述进胶系统设于前模内,所述进胶系统为各进胶道间间隔距离相近的数套滑块进胶系统,所述进胶道位于防擦条背面外缘的倒扣位内。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进胶系统包括固定在前模的斜导柱与定模铲基、固定在后模侧的动模滑块座及进胶道,所述动模滑块座内设有导柱孔,所述导柱孔与所述斜导柱相配。
进一步地,所述进胶系统为热流道进胶系统,由模具侧面依次经热流道分浇道、进胶道通入模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扁顶顶出系统共四十四套。
进一步地,所述扁顶针经过淬火处理。
有益效果
在不增加注塑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将模具的顶针形式由顶块顶出改进为扁顶顶出避免了产品局部顶块导致的顶印,同时通过将模具的进胶形式由直接进胶或香蕉进胶改进为滑块进胶,增大了进胶面积减少注塑压力。
最终可避免产品PL面后模仁与局部顶块产生的夹线以及因直接进胶注塑压力大出现的进胶流痕。通过该模具生产的成品相较原模具产品合格率提高了25%以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141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机器人抓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机械加工用废料回收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