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态废弃物处理用搅拌机的收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292199.4 | 申请日: | 2021-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04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旗;刘争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旭东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27/808 | 分类号: | B01F27/808;B01F27/90;B01F23/70;B01F35/71;B01D33/11;B01D33/37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阿晓东 |
| 地址: | 0658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废弃物 处理 搅拌机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固态废弃物处理用搅拌机的收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柱和电机,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桶,搅拌桶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盘且搅拌桶侧端表面靠近上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收集桶;搅拌桶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棒,电机输出轴上端与搅拌棒固定连接;转动盘上端表面设有用于收集固体废物内部水分用的收集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的搅拌装置不能自动的收集固体废物内部的废水,导致处理后的固体废物质量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固态废弃物处理用搅拌机的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填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现有的处理办法是将废物进行筛选后直接进行填埋,由于部分废品的内部为中空状,因此直接进行填埋会造成填埋空间浪费,从而需要对废品进行预处理,进而需要固体废弃物机械搅拌机对废品进行预处理。
现有的部分固体废物内部会含有水分,现有的处理物体废物的搅拌机没有自动收集这些废水的功能,从而导致了处理过后的固体废物与废水混合在一起,大大的降低了固体废物处理后的质量,不便于后续的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固态废弃物处理用搅拌机的收集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的搅拌装置不能自动的收集固体废物内部的废水,导致处理后的固体废物质量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态废弃物处理用搅拌机的收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柱和电机,所述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盘且搅拌桶侧端表面靠近上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收集桶;所述搅拌桶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棒,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端与搅拌棒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上端表面设有用于收集固体废物内部水分用的收集机构;
该装置通过启动电机可以带动搅拌桶内的搅拌棒转动,搅拌棒转动时可以起到处理固体废物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带动搅拌桶上端的收集机构运作,通过收集机构可以将物体废物内部的水分收集到收集桶内。
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漏水筒、上料框、绞龙和上料板;
通过收集机构可以起到能够将固体废物内部含有的水分自动的收集到收集桶内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物体废物处理的效果。
所述漏水筒设有多个,所述漏水筒底端与转动盘固定连接且漏水筒上端与上料框固定连接;所述绞龙位于漏水筒内部位置且绞龙与漏水筒转动连接;
通过转动盘转动时可以带动所有的漏水筒跟随转动盘转动,漏水筒转动时其内部的固体废物会受到一个离心力,可以将固体废物中的水分甩出去,同时通过绞龙转动时可以在固体废物内的水分被收集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固体废物向搅拌桶内移动。
所述上料板与上料框内壁贴合且上料板与收集桶固定连接;
通过转动盘带动漏水筒转动时,漏水筒可以带动上料框转动,此时上料板保持不动,在将固体废物放到上料框内时,通过上料板可以将固体废物推到每个漏水筒内。
所述转动盘与搅拌棒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端与上料框固定连接;
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棒转动时,搅拌棒可以带动转动盘转动,通过固定杆可以起到进一步的提升上料框和漏水筒的稳定性的作用。
所述绞龙底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搅拌桶内壁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通过转动盘带动漏水筒跟随其转动时,漏水筒内部的绞龙也会带动齿轮跟随转动盘转动,当齿轮转动到与齿条啮合的位置时,在齿条的作用下,齿轮可以带动绞龙转动,从而可以起到传输固体废物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旭东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廊坊旭东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921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