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80826.2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06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邓家祥;程雪飞;孙茂祥;赵任兵;黄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丰联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78 | 分类号: | B29C65/78;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信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0 | 代理人: | 董会明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钢 缠绕 管口 对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涉及输送管道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有空腔,所述底座的空腔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端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所述螺纹杆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有与移动块相匹配的槽口,所述移动块的顶端通过槽口延伸至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固定有第一下夹板,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便于实现两个管道的对准,只需要单人就可以完成对接,节约了时间,节约了劳动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PVC硬质聚氯乙烯缠绕管技术中,环刚度要达8KN/m2以上,只能增加管道的壁厚,甚至要双层、三层复合才能满足管道强度要求,自重很大,成本很高;在现有的塑钢缠绕管技术中,通过钢带与塑料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加了管道的环刚度,成为结构壁管道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而诞生了多种类型的塑钢复合管道。
目前,水利施工时,常常需要对两个塑钢缠绕管之间进行连接,目前大多采用热熔焊接、电熔焊接,另外也可以使用法兰连接,或者采用一些金属的或塑料的机械连接管件进行机械的连接,而在连接前首先需要对需要两个管道进行定位对准对接,现有的一般是采用吊车将管道和施工人员一起送到需要对接的管道处,然后另一施工人员站在需要对接的管道处,对两个水利管道的位置进行观察,采用人工进行调整,进而实现两个管道的对接,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耗力,并且需要两个以上的施工人员的配合才可以完成,浪费了有限的劳动力,并且容易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有空腔,所述底座的空腔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端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所述螺纹杆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有与移动块相匹配的槽口,所述移动块的顶端通过槽口延伸至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固定有第一下夹板,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上套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所述传动杆的延伸端套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套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四锥齿轮的一端贯穿支撑柱并延伸至支撑柱的内侧;
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底端固定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一上夹板,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延伸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二上夹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下夹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固定有固定块,所述传动杆与固定块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与第二移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位于螺纹杆下方的第一滑杆,所述移动块与第一滑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壁固定有位于第一下夹板、第二下夹板之间的刻度尺,所述刻度尺靠近第二下夹板的一端为零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夹板与第二下夹板相对应,所述第一下夹板位于第一上夹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二下夹板位于第二上夹板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夹板与第二下夹板位于一水平面,所述第一下夹板与第一上夹板同步向右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丰联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丰联管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80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药渣挤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永磁铁的负刚度动力吸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