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自动化接地装置的移动通信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79340.7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8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倪双兢;徐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B60R16/06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吴志勇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自动化 接地装置 移动 通信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自动化接地装置的移动通信车辆,自动化接地装置安装于车厢,包括接地电极、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机、液压泵和液压管路;液压系统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对液压系统的动作进行控制;液压机安装于车厢底部,接地电极与液压机的输出端连接,并从车厢底部伸出。接地电极从车厢的底部伸出,液压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机驱动力大,能将接地电极迅速直插入大地。操作人员在移动通信车辆的驾驶舱内或操作舱内就可以直接对接地装置进行实施安装或撤收,无需其他人员再单独进行接地装置的布置,真正意义的实现快速的一键操作接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通信带有自动化接地装置的移动通信车辆。
背景技术
在军事与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中均以移动通信车辆为主要作战单元或应急设备,从而保障整个作战或应急指导系统的正常工作与指挥。移动通信车辆中布置了大量的通信指挥设备,为达到远距离通信传输的目的,设备的功耗很大;因此,需保证设备的用电安全,其次,设备与设备之间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号干扰。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重点是给车辆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它除保障设备的用电安全外,还可以有效解决电路系统中出现的各类电磁干扰。
军事与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车辆在应用时,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时间,一定要快。如军事作战中我方比对方先架设好设备并进入打击状态,那战斗结果将会出现改变;当出现重大灾情时,哪怕设备提前一秒钟进入工作状态也可能为我们挽救生命或挽回经济损失带来重要的改变。因移动通信车辆的应用地理位置不定,又应用于应急系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专业的地网,即使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做地网,当移动通信车辆任务完成后,深埋入地的接地材料也不方便取出。因此使用接地电极,能实现较快的接地和撤收。
接地电极的主要作用是将移动通信车辆安全接地,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接地电极的稳定工作能够保证移动通信车辆正常运转,避免移动通信车辆遭受雷电袭击等意外灾害,同时可以保证移动通信车辆在使用时不发生静电泄放、短路漏电等故障而产生的设备与人员伤害。一个有效的接地电极应该具有优良的接地性能,避免将雷电和电磁干扰等自然危害导入大地,保护移动通信车辆的用电安全。
现有移动通信车辆常用接地保护装置使用方式及弊端:
1、常用钢钎接地装置:钢钎接地装置一般为直径20~25mm,长约1.2米左右的钢钎,采用人工以重锤打入地下,钢钎降阻效果差,操作时,至少需要2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使用完毕后取出时间长,而且很费力。
2、常用的钻杆式接地装置:这类钻杆类接地装置采用了油机或电动机为辅助动力,不需要像上述钢钎型式的接地装置靠人工费力的打入地下。此装置的优点是靠辅助动力将钻杆钻入地下,实现了相对快捷的安装接地装置,但缺点是依然需要2~3人才能配合完成,且需要前期对设备进行组装调试后才能进行正常工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展开和撤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自动化接地装置的移动通信车辆,在进行接地电极接地和撤收时,不需要人工展开接地,实现一键快捷撤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带有自动化接地装置的移动通信车辆,自动化接地装置安装于车厢,包括接地电极、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机、液压泵和液压管路;液压系统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对液压系统的动作进行控制;液压机安装于车厢底部,接地电极与液压机的输出端连接,并从车厢底部伸出。
本实用新型将接地电极及其驱动装置直接安装于车厢中,接地电极从车厢的底部伸出,其驱动装置液压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液压系统相对电机等驱动设备,驱动力大,能将接地电极迅速直插入大地。接地电极安装于车厢中,无需人工操作,液压系统驱动力大,能将接地电极快速插入大地和撤收。操作人员在移动通信车辆的驾驶舱内或操作舱内就可以直接对接地装置进行实施安装或撤收,无需其他人员再单独进行接地装置的布置,真正意义的实现快速的一键操作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中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79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鱼肚白光感变色装饰功能的复合板
- 下一篇:一种玻璃钢生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