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的手机接收端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278734.0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49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 发明(设计)人: | 高升;仝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中锐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1Q1/24;H01Q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杨桂洋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手机 接收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量化的手机接收端支架,涉及手机接收端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接收端支架本体,所述3D立体信号接收天线设置在接收端支架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中,接收端支架本体为两次模内注塑成形,以此来达到减轻产品轻量化的问题,利用缓冲块和缓冲垫良好的弹性,从而对安装接收端支架本体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进而延长了接收端支架本体的使用寿命,设置的多个导热短杆将D立体信号接收天线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吸热块上,随后吸热块上吸附的热量,可被吸热块顶部连接的导热块快速的进行传递,然后利用散热块良好的散热性对导热块上传递的热量进行快速的散发,该装置具有安装体积小,重量较轻且产品性能稳定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接收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的手机接收端支架。
背景技术
手机,属于移动终端,是可以握在手上的移动电话机。早期因为个头较大有大哥大的俗称,目前已发展至5G时代。1973年4月,美国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被称为现代“手机之父”。直至现在,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并像瑞士军刀一般功能多样化,并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手机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手机占了大部分的时间。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机的要求也变得高,人们往往不仅对手机的功能有一定的要求,其外形小巧轻薄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趋势,因此其手机内部的结构也变得越来越精密,例如其用于接收基站的手机接收端,随着手机技术从2G进入到3G、4G、5G时代,手机天线测试标准更加完善,这都要求手机要有良好的信号。而随着手机电池的增大,芯片的不断升级等,这使得留给天线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轻量化的收集接收端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量化的手机接收端支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机接收端占用较大体积以及重量较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量化的手机接收端支架包括:接收端支架本体,接收端支架本体上设置有3D立体信号接收天线,所述3D立体信号接收天线设置在接收端支架本体上,所述接收端支架本体的底部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底部连接有缓冲垫,所述接收端支架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3D立体信号接收天线的两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接收端支架本体为两次模内注塑成形,以此来达到减轻产品轻量化的问题,利用缓冲块和缓冲垫良好的弹性,从而对安装接收端支架本体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进而延长了接收端支架本体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多个导热短杆和两个吸热块,两个所述吸热块对称连接在接收端支架本体的顶部,多个导热短杆设置在两个吸热块相对的一侧,所述导热短杆的另一侧设置在3D立体信号接收天线上,所述吸热块的顶部连接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远离吸热块的一侧连接有散热块,首先通过设置的多个导热短杆可将3D立体信号接收天线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传递至吸热块上,随后吸热块上吸附的热量,可被吸热块顶部连接的导热块快速的进行传递,然后利用散热块良好的散热性对导热块上传递的热量进行快速的散发。
优选的,所述导热短杆的数量为6个,通过设置的多个导热短杆可快速的将3D立体信号接收天线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吸热块上,增加散热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接收端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该设置可方便对接收端支架本体进行定位,同时通过设置多个接收端支架本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接收端支架本体安装后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缓冲块的材质为海绵橡胶,海绵橡胶是一种孔眼遍及材料整体的多孔结构材料,该设置则利用了海绵橡胶的弹性复位原理,将冲击的能转化成弹性势能,降低冲击的传递,使作用在接收端支架本体上的冲击力降到最低,进而延长了接收端支架本体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吸热块的外部设置有黑铬涂层,黑铬涂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该设计可快速的对3D立体信号接收天线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中锐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中锐表面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78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特种陶瓷元件
- 下一篇:光交互收银Mini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