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外壳及电子控制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74019.X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63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谢松涛;唐春;徐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研发(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02 | 分类号: | H04Q1/02;H04L12/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汤国华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控制 单元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外壳,包括:主体;金属材质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侧壁上均开设有贯穿其内外侧表面的贯穿孔;第一安装部设置于主体的一侧,其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套筒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部内且环绕第一安装孔设置,第一安装部上具有套设于第一套筒的第一凸起,第二安装部设置于主体的另一侧,其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套筒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部内且环绕第二安装孔设置,第二安装部上具有套设于第二套筒的第二凸起。通过将两金属套筒嵌入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使得锁螺丝时,螺栓法兰盘能被金属套筒支撑以承受安装扭矩,保护外壳上的安装孔免受压力破环。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外壳及包括该电子控制单元外壳的电子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在汽车行业,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语音自动识别等网络功能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赋予其生产的车辆中。这些网络功能需要依赖加载于汽车上的网关来实现。网关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既可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用于局域网互连,是一种担任转换重务的设备。
在汽车上加载网关时,一般需通过紧固螺钉将网关安装至汽车上。然而由于现有的网关外壳大多为硬质塑料材质,抗扭曲性能较差,以致在锁螺钉时,网关外壳常因安装扭矩偏大而导致塑胶开裂,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控制单元外壳抗扭曲性能差,易发生因安装扭矩偏大而开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外壳,包括:
主体;
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为金属材质,且两者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贯穿其内外侧表面的贯穿孔;
第一安装部,设置于主体的一侧,第一安装部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套筒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部内且环绕第一安装孔设置,第一安装部上具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套设于第一套筒的贯穿孔内;
第二安装部,设置于主体的另一侧,第二安装部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套筒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部内且环绕第二安装孔设置,第二安装部上具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套设于第二套筒的贯穿孔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外壳中,第一安装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安装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呈圆管状;
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套筒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第二支撑部与主体相连,第二安装孔贯穿设于第二连接部上,第二凸起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
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套筒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第一支撑部与主体相连,第一连接部上贯穿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凸起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相连。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外壳中,第一连接部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各第一凹槽环绕第一安装孔的轴线设置;第二连接部上还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各第二凹槽环绕第二安装孔的轴线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外壳中,第一套筒和/或第二套筒的内径尺寸与第二安装孔的长轴相匹配。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外壳中,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厚度为1mm,高度为5mm。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外壳中,第一安装部包括:
第一支撑部,与主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研发(重庆)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研发(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740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