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间隙陶瓷气体放电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48572.6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86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17/04 | 分类号: | H01J17/04;H01J17/02;H02H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2142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陶瓷 气体 放电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间隙陶瓷气体放电管,该放电管包括同心设置的两个螺杆、接触电极和六个电极组件,位于顶部的螺杆与接触电极的一面相连,接触电极的另一面依次连接第一电极组件、第四电极组件、第六电极组件、第五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和第三电极组件,所述第三电极组件的另一面与位于底部的螺杆相连,前述电极组件通过对应的瓷管围接成五个独立的密闭腔室。本实用新型从结构上进行全新的设计,将管柱结构和多层叠加串联同时融入到方案中,气体放电管腔内体积利用率极大的提升,从而在不大幅增加体积的条件下达到同时提升耐雷击浪涌能力和断续流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防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结构的多间隙陶瓷气体放电管。
背景技术
在户外超大型配电柜的防护电路中,需能承受直击雷10/350μs波形35KA以上的冲击能量,而雷击过后在线路中可能会残存3000A的续流电流需要得到快速泄放,对于气体放电管抗雷击浪涌能力和续流遮断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目前,常规设计体积占用太大,过于笨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户外超大型配电柜防护电路中,气体放电管的体积占用太大,过于笨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多间隙陶瓷气体放电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间隙陶瓷气体放电管,该放电管包括同心设置的两个螺杆、接触电极和六个电极组件,位于顶部的螺杆与接触电极的一面相连,接触电极的另一面依次连接第一电极组件、第四电极组件、第六电极组件、第五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和第三电极组件,所述第三电极组件的另一面与位于底部的螺杆相连,前述电极组件通过对应的瓷管围接成五个独立的密闭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的六个电极组件具体为:
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边电极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一环形电极;
第四电极组件包括:第四边电极和位于其下方的第四外环形电极、第四内环形电极;
第六电极组件包括:第六边电极和位于其上方的柱电极,且所述柱电极的顶部位于所述第四内环形电极的内腔;
第五电极组件包括:第五边电极,位于其上方的第五上内环形电极、第五上外环形电极,以及位于第五边电极下方的第五下内环形电极、第五下外环形电极,前述第四外环形电极的顶端位于第五上内环形电极、第五上外环形电极之间的环形腔体内;
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边电极,位于其上方的第二上内环形电极、第二上外环形电极,以及位于第二边电极下方的第二下内环形电极、第二下外环形电极,前述第一环形电极的顶端位于第二上内环形电极、第二上外环形电极之间的环形腔体内;
第三电极组件包括:第三边电极和位于其上方的第三内环形电极、第三外环形电极,所述的第三内环形电极的顶端位于前述第五下内环形电极和第五下外环形电极之间的环形腔体内,所述的第三外环形电极的顶端位于前述第二下内环形电极和第二下外环形电极之间的环形腔体内。
进一步地,五个独立的密闭腔室具体为:
第一放电腔室由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以及夹装在前述组件内外环的第一瓷管和第二瓷管;
第二放电腔室由第四电极组件、第五电极组件以及夹装在前述组件内外环的第三瓷管和第一瓷管,所述第一瓷管位于第一放电腔室和第二放电腔室之间;
第三放电腔室由第五电极组件、第三电极组件以及夹装在前述组件内外环的第四瓷管和第五瓷管;
第四放电腔室由第二电极组件、第三电极组件以及夹装在前述组件内外环的第五瓷管和第六瓷管,所述的第五瓷管位于前述第三放电腔室和第四放电腔室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48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以及应用所述电池包的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隐藏式螺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