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化炉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230731.X | 申请日: | 2021-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88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勋;李媛;李建汶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建勋环保资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19/30 | 分类号: | C22B19/30;C22B19/20;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甘东阳 |
| 地址: | 423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化炉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化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侧对通的支撑框、安装在支撑框中部的分隔板和安装在支撑框一侧壁的进气座;热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撑框开放侧两侧,所述热交换组件与支撑框分隔板和进气座可组成和合围呈U型空腔;本实用新型通过热交换组件和支撑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设置,以及长方体结构的组合,方便装置的拆卸维护,同时U型内腔,增加热交换通道距离又换热回收,同时结构紧凑可组合使用;通过分隔板设置有与热交换柱对应连接安装槽,安装槽内侧壁设置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的设置方便钢珠与卡槽对位卡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化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烟化炉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色金属铅锌生产中,铅冶炼主要采用水口山法(SKS),锌冶炼主要采用湿法炼锌技术。为了提高铅锌冶炼过程中铅锌的提取率,铅锌渣都要经过烟化炉处理,一直以来高温铅锌渣都是通过水淬冲渣的方式进行冷却,导致铅锌渣的高温余热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同时,在铅锌渣处理过程中,会有大量蒸汽放散掉,消耗大量的循环水,而且冲渣水的净化处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直以来,不少研究人员都对铅锌冶炼方法以及铅锌渣的后续应用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铅锌渣冲渣工艺的研究甚少。所以铅锌渣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对铅锌冶炼工业的能源节约、能耗降低以及污染物排放减少起着关键的作用。烟气中含有杂质较多,需要对余热回收装置进行清理,现有技术中烟化炉余热回收装置一般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不方便安装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化炉余热回收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化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侧对通的支撑框、安装在支撑框中部的分隔板和安装在支撑框一侧壁的进气座;
热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撑框开放侧两侧,所述热交换组件与支撑框分隔板和进气座可组成和合围呈U型空腔。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撑框上的支撑板、安装在支撑板外侧面的循环座和安装在支撑板另一侧的热交换柱,所述循环座内设置有循环水管,所述热交换柱与循环座内循环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设置有与热交换柱对应连接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侧壁设置有环形卡槽。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柱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且顶部与安装槽连接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中且与循环座内的循环水管连通的毛细循环管,所述毛细循环管呈螺旋状。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柱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部的槽体、安装在槽体中的弹簧和安装在弹簧上的钢珠,所述槽体的外侧内径大于槽体内径,所述钢珠的内径等于槽体内侧内径。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柱设置有多个,且热交换柱呈方形矩阵按相等的距离分布,不同排的所述热交换柱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热交换组件和支撑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设置,以及长方体结构的组合,方便装置的拆卸维护,同时U型内腔,增加热交换通道距离又换热回收,同时结构紧凑可组合使用;通过分隔板设置有与热交换柱对应连接安装槽,安装槽内侧壁设置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的设置方便钢珠与卡槽对位卡接;通过热交换柱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且顶部与安装槽连接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中且与循环座内的循环水管连通的毛细循环管,毛细循环管呈螺旋状,有利于增加循环水在热交换柱接触时间,优化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建勋环保资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建勋环保资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307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烯烃单向拉伸薄膜收卷机构
- 下一篇:一种冻干机自动进出料过渡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