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基底混凝土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30592.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78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孙勇全;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邦建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18 | 分类号: | B28C5/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6 | 代理人: | 陈秀丽 |
地址: | 618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基底 混凝土 搅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基底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混凝土搅拌装置和支撑框架,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中,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吊耳。在地铁隧道基底填充混凝土施工时,将整个隧道基底混凝土搅拌装置吊装到位,对施工地进行混凝土浇灌,大大缩短了在隧道外做成成品再运输至现场安装的时间,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基底制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隧道基底混凝土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混凝土: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为骨料,加水拌制成的水泥混凝土。
目前地铁隧道基底填充混凝土施工传统普遍是:基底填充混凝土在隧道外做成成品后(需要混凝土凝固,时间大约1-3小时)再由轨道行走运输至隧道内施工现场,一片一片的安装,施工程序繁琐,施工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基底填充混凝土在隧道外做成成品后在运输到隧道内施工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混凝土直接运送到地铁隧道内,便于施工的隧道基底混凝土搅拌装置。
一种隧道基底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混凝土搅拌装置和支撑框架,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中,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吊耳。
优选的,多个所述吊耳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为矩形框架,所述吊耳为四个,四个所述吊耳分别安装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的位置。
优选的,每个所述吊耳上设置有多个吊点。
优选的,每个所述吊耳上的多个所述吊点等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和动力系统,所述搅拌桶和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中;
所述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搅拌桶连接,驱动所述搅拌桶转动。
优选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和油箱,所述液压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油箱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清洗系统,所述清洗系统的水箱与所述油箱为集成在一起的油水两用箱。
优选的,所述油水两用箱包括箱体和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将所述箱体分割成独立的所述油箱和所述水箱,并在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油箱和所述水箱进出口。
优选的,还包括进气过滤装置,所述进气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动力系统的进气端。
优选的,所述搅拌桶包括桶体和进出料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基底混凝土搅拌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油水两用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混凝土搅拌装置;2、支撑框架;3、吊耳;4、清洗系统;5、进气过滤装置;11、搅拌桶,12、动力系统;111、桶体;112、进出料装置;121、液压系统,122、控制系统;123、油水两用箱;1231、箱体;1232、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邦建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建邦建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30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