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电力变压器降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227470.6 | 申请日: | 2021-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7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辰宇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40 | 分类号: | H01F27/40;H01F27/16;H01F27/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赵思纯 |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电力变压器 降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电力变压器降温装置,涉及电力变压器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的左端设置有调整机构,所述主体机构的右端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调整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加油装置,所述散热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油位监测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电力变压器的温度和油位进行监测,通过扣住扣孔可以将螺纹盖打开,继而可以向电力变压器内加油,使电力变压器运行稳定,防止发生意外。通过循环泵的作用,循环液通过循环进管进入到冷凝装置中,通过冷凝装置对循环液进行冷却,继而通过循环液对装置内部进行冷凝,从而提高对装置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防止有灰尘进入到装置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温装置,涉及电力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电力变压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是用来将某一数值的交流电压(电流)变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或几种数值不同的电压(电流)的设备。电力变压器是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主要设备之一。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电力变压器一般不便于对变压器内部的温度和油位进行监测,其使用过程中不能直接了解到电力变压器内部的油位变化,当其内部油位异常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从而容易引发意外;
2、现有的电力变压器一般采用排风扇对其进行散热,其散热效果差,并且容易将灰尘带入到装置内部,可能会导致装置运行不流畅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电力变压器降温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能够对电力变压器的油位进行监测的功能,解决现有的电力变压器不能对其内部油位进行监测,容易引发意外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力变压器通过排风扇进行散热,其散热效果差,且容易将灰尘带入到装置内部的问题,以达到能够提高对电力变压器的散热效果,并且不会将灰尘带入到装置内部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电力变压器降温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的左端设置有调整机构,所述主体机构的右端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调整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加油装置,且位于所述加油装置的下端设置有监测装置,所述散热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循环装置,且位于所述循环装置的下端设置有冷凝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油装置包括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上方设置有螺纹盖,所述螺纹盖的上方设置有扣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侧右端上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护壳的内侧右端下方设置有油位监测器,所述油位监测器的上方设置有油位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进油管、螺纹盖、扣孔、保护壳、温度传感器、油位监测器和油位管共同配合,对电力变压器的油位进行实时监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有循环进管,所述循环进管的下方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下端设置有循环出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下端设置有玻璃罩,所述玻璃罩的内侧设置有冷凝管,所述玻璃罩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下方设置有聚水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循环进管、箱体、循环泵、循环出管、进水管、分流管、玻璃罩、冷凝管、出水管和聚水管共同配合,对电力变压器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体机构包括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下方设置有支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变压器和支腿共同配合,通过支腿对变压器进行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辰宇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辰宇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27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