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微小型注塑模具的热流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27261.1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79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博诺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微小 注塑 模具 热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小型注塑模具的热流道结构,包括支撑板、分流板、加热丝以及若干个热嘴,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容置空腔,底部外侧开设有贯通容置空腔的浇口,分流板设置在容置空腔的内部,分流板的内部开设有热流道,热嘴设置在分流板的底部,且上下两端分别与热流道以及浇口相通,加热丝缠绕在热嘴的外侧壁面上,加热丝的接头延伸到支撑板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单独的热嘴设计,热嘴的直径无需太大,热嘴中心处容易传热到,同时采用加热丝进行加热,加热丝直接缠绕在热嘴的外侧壁面上,加热的效果好,受浇口小间距的限制较小,整个热流道结构可运用到微小型注塑模具当中,方便微小型注塑模具的加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微小型注塑模具的热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微小型注塑模具一般用于生产微小产品,如电子钟表、计算器、仪表内的元器件等等,此类产品的尺寸较小,有一些产品的直径甚至还不到1mm。此类微小型注塑模具比普通的注塑模具小,而且其中不少微小型注塑模具仍使用冷流道技术。使用此类带冷流道的微小型注塑模具生产微小产品时,容易造成较大的材料浪费,所产生的废料可达产品用料的几十倍,废料直接弃用太过浪费,重复多次利用又会造成产品品质的下降。
若改用带热流道的微小型注塑模具进行生产,如图1中所示,此类模具的浇口间距L一般为15~35mm,如果采用带多个小嘴的大热嘴设计,大热嘴的直径就会很大,一旦大热嘴的直径超过50mm,大热嘴外侧加热圈距离大热嘴中心处太远,就会造成大热嘴中心处传到的热量过少,温度过低,影响产品注塑成型。如果采用多个小嘴分别设置,由于浇口间的距离较小,寻常的热流道结构又难以适用。而且此类微小型注塑模具当中,面板到浇口处的距离也不能过远,不宜超过60mm,对板厚的要求较高,也不利于常规热流道结构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微小型注塑模具的热流道结构,方便微小型注塑模具的加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微小型注塑模具的热流道结构,包括支撑板、分流板、加热丝以及若干个热嘴,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容置空腔,底部外侧开设有贯通所述容置空腔的浇口,所述分流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腔的内部,分流板的内部开设有热流道,所述热嘴凸出设置在所述分流板的底部,且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流道以及所述浇口相通,所述加热丝缠绕在所述热嘴的外侧壁面上,加热丝的接头延伸到所述支撑板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丝分别整圈缠绕在各个热嘴的外侧壁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热嘴与所述分流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加热丝引出的出线槽,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容置空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槽的顶部设置有压线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块隔热垫块,所述隔热垫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分流板的上下两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面板,所述分流板的顶部设置有浇口套,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浇口套穿入的安装通孔,所述浇口套一端与所述热流道相连通,另一端穿入所述安装通孔当中,并通过所述安装通孔与面板外侧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丝的横截面尺寸为4.2×2.2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多个单独的热嘴设计,因此热嘴的直径无需太大,热嘴中心处容易传热到,同时采用加热丝进行加热,加热丝的尺寸普遍较小,因而受浇口小间距的限制较小,加热丝直接缠绕在热嘴的外侧壁面上进行加热,加热的效果好,整个热流道结构能够适用于微小型注塑模具,方便微小型注塑模具的加热。
2、热嘴与分流板可以采用一体成型设计,直接将分流板底部制成带多个热嘴的结构,可以省去热嘴安装的时间,分流板安装时比较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博诺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博诺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27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