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箱双层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24529.6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24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伟;刘明;于洋洋;宋立曦;马鲁飞;韩润中;岳晓燕;宋小男;张兴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亚通达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箱 双层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箱双层密封结构,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通过门挂钩固定在所述箱体上,在所述箱门上安装有多个锁紧装置用于与箱体锁紧固定,在所述箱门上安装有第一密封结构,在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箱门关闭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分别压紧在箱体或箱门上实现密封,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内侧。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和箱门之间设置了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在箱体和箱门之间实现有内层和外层的两级密封,大幅提升了配电箱在车辆运营维护周期内的防水、尘密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在轨道车辆上的配电箱双层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用配电箱普遍要求具备防水、尘密的密封性能,尤其对安装在车辆外部(如车辆底架、车下设备处)的配电箱。安装在车辆外部的配电箱,长期工作在振动、冲击、风雨、冰雪、高低温、异物击打、隧道压力波等复杂严苛的环境中,其材料、结构、密封、可靠性、安全性等性能面临着全面考验,而在轨道交通车辆实际运营中,配电箱的密封失效可造成内部器件损坏、电路短路等故障,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安全使用,降低了轨道交通车辆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提升在车辆运营维护周期内的防水、尘密性能的配电箱双层密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配电箱双层密封结构,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通过门挂钩固定在所述箱体上,在所述箱门上安装有多个锁紧装置用于与箱体锁紧固定,在所述箱门上安装有第一密封结构,在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箱门关闭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分别压紧在箱体或箱门上实现密封,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内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环圈的第一密封条,所述箱门的门框朝向箱体的一面上设置有一圈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密封条安装在所述安装凹槽内。
进一步,在所述箱体的开口边缘处具有向所述箱门方向伸出的折弯边,所述折弯边在箱门关闭时压紧在相对的第一密封条上,所述第一密封条被压缩实现密封。
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条为硅胶密封条。
进一步,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环形的支撑构架和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固定在支撑构架上,所述支撑构架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开口内侧,所述第二密封条朝向箱门方向伸出,在箱门关闭时,所述箱门压紧在第二密封条上实现密封。
进一步,所述第二密封条为自夹紧式密封条。
进一步,所述支撑构架由型材框架和密封条夹板组成,所述第二密封条固定在所述密封条夹板上,所述密封条夹板固定在型材框架上,所述型材框架嵌入安装在所述箱体开口处并通过紧固件与箱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型材框架的断面为X形,由两个横梁型材、两个纵梁型材及四个角码拼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紧固件为配套的多组弹性钢珠滑块螺母和螺钉,所述螺母嵌入安装在所述型材框架的内槽中。
进一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安装在箱门底部的多个90°转角搭扣锁及安装在箱门底部两侧的限位插销。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配电箱双层密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和箱门之间设置了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在箱体和箱门之间实现有内层和外层的两级密封,大幅提升了配电箱在车辆运营维护周期内的防水、尘密性能。
(2)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90°转角搭扣锁及多个限位插销实现箱体与箱门之间的锁紧固定,保证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箱门能够牢固固定在箱体上,从而确保箱体与箱门之间的防水、尘密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亚通达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亚通达铁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24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