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208422.2 | 申请日: | 2021-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53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平;王晓南;朱国琴;吴昌华;史伟;杨磊;吕明;安健;杨凡;罗朝虎;杨东海;孙灵;赵勇;姚志刚;王文胜;杨正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程新敏 |
| 地址: | 550033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固 楼层 增设 圈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制板,所述预制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圈梁纵筋,所述圈梁纵筋的一侧与墙体接触,所述墙体的内腔开设有第一植筋槽,所述第一植筋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植筋,所述第一植筋的两侧均贯穿至第一植筋槽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墙体、预制板、圈梁纵筋、第一植筋槽和第一植筋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加固圈梁的方式很难满足剪力设计要求,砌体结构很难将水平地震力有效的传递到圈梁上,大大降低了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的问题,该圈梁结构的加固方法比传统采用钢筋网加固整面砌体墙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抗震效果好、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
背景技术
上下楼层墙体结构连接圈梁是板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递地震剪力的主要构件,也是形成房屋结构整体性的主要构件,为了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一般会采取在建筑内部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措施;但是由于新增圈梁和构造柱是混凝土结构,刚度远大于原砌体结构,使得原砌体结构与新增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无法协同受力,新旧构件之间将产生很大的剪力,仅靠混凝土圈梁与砌体结构表面的粘结力很难满足剪力设计要求,砌体结构很难将水平地震力有效的传递到圈梁上,大大降低了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具备增加砌体结构抗震的优点,解决了仅靠混凝土圈梁与砌体结构表面的粘结力很难满足剪力设计要求,砌体结构很难将水平地震力有效的传递到圈梁上,大大降低了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制板,所述预制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圈梁纵筋,所述圈梁纵筋的一侧与墙体接触,所述墙体的内腔开设有第一植筋槽,所述第一植筋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植筋,所述第一植筋的两侧均贯穿至第一植筋槽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预制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植筋槽,所述第二植筋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植筋,所述第二植筋的顶部贯穿至第二植筋槽的外部并与圈梁纵筋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圈梁纵筋的表面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之间为等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植筋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植筋槽为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植筋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植筋槽为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预制板与墙体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预制板和墙体均为混凝土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墙体、预制板、圈梁纵筋、第一植筋槽和第一植筋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加固圈梁的方式很难满足剪力设计要求,砌体结构很难将水平地震力有效的传递到圈梁上,大大降低了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的问题,该圈梁结构的加固方法比传统采用钢筋网加固整面砌体墙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抗震效果好、易于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植筋和第二植筋,能够有效的起到加固的目的,保证了该圈梁结构浇筑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箍筋,能够对圈梁纵筋进行加固,保证了使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二。
图中:1、墙体;2、预制板;3、圈梁纵筋;4、第一植筋槽;5、第一植筋;6、第二植筋槽;7、第二植筋;8、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084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OI设备
- 下一篇:一种顶置独立式电池热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