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98662.9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82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双力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19/02 |
代理公司: | 青岛通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33 | 代理人: | 祝新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内衬 复合 钢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包括第一钢管本体,所述第一钢管本体一侧设置有第二钢管本体,所述第一钢管本体与第二钢管本体内部设置有粘连机构,所述粘连机构包括过渡层、钢丝网层、孔洞、刚玉陶瓷层,所述第一钢管本体与第二钢管本体内侧侧壁固定设置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外侧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钢丝网层,所述钢丝网层外侧表面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孔洞。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同时在过渡层表面内置增加了表面设有众多孔洞的钢丝网层,可以显著增加刚玉陶瓷层中陶瓷片与过渡层之间的粘连面积,从而可以提高装置刚玉陶瓷层安装后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刚玉陶瓷层在使用时发生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内衬钢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
背景技术
陶瓷复合钢管,是采用高技术生产工艺--自蔓燃高温离合合成法制造。该管从内到外分别由刚玉陶瓷、过渡层、钢三层组成,陶瓷层是在2200℃以上高温形成致密刚玉瓷,通过过渡层同钢管形成牢固的结合,克服了钢管硬度低、耐磨性差以及陶瓷韧性差的特点。是输送颗粒物料、磨削、腐蚀性介质等理想的耐磨、耐蚀管道,其生产方法有离心法制造法,也有直接将瓷片粘连焊接在钢管内部的方法。
但是目前的陶瓷复合钢管在使用时在两根钢管的接缝处,由于接缝处的刚玉陶瓷层之间相互没有连接,如此在进行高压高温的物料传输时容易导致两根钢管接缝处的刚玉陶瓷片发生脱落,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包括第一钢管本体,所述第一钢管本体一侧设置有第二钢管本体,所述第一钢管本体与第二钢管本体内部设置有粘连机构,所述粘连机构包括过渡层、钢丝网层、孔洞、刚玉陶瓷层,所述第一钢管本体与第二钢管本体内侧侧壁固定设置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外侧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钢丝网层,所述钢丝网层外侧表面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孔洞,所述钢丝网层外侧表面远离过渡层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刚玉陶瓷层。
优选的,左侧所述刚玉陶瓷层外侧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右侧所述刚玉陶瓷层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环形卡块,通过环形卡块卡入到环形凹槽内部,可以在两根钢管连接后,使得环形卡块卡入环形凹槽内部使得左右两侧的刚玉陶瓷层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接缝处刚玉陶瓷层之间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环形卡块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环形密封圈,通过环形密封圈可以在环形卡块卡入环形凹槽内部后,提高接缝处的密封性,从而可有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管本体与第二钢管本体外侧表面上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通过螺纹活动旋合设置有锁紧螺丝,通过锁紧螺丝和固定块可以方便将第一钢管本体与第二钢管本体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锁紧螺丝一端固定设置有拧动块,通过拧动块可以方便转动锁紧螺丝。
优选的,所述环形卡块表面一侧设置有导角,通过导角可以方便将环形卡块插入到环形凹槽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块和锁紧螺丝将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连接在一起,并且在连接时会使得环形卡块卡入环形凹槽内部,如此可以在两根钢管连接后,使得环形卡块卡入环形凹槽内部使得左右两侧的刚玉陶瓷层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接缝处刚玉陶瓷层之间的稳定性,并且此时通过环形密封圈可以在环形卡块卡入环形凹槽内部后,提高接缝处的密封性,从而可有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生产时在过渡层表面内置增加了表面设有众多孔洞的钢丝网层,可以显著增加刚玉陶瓷层中陶瓷片与过渡层之间的粘连面积,从而可以提高装置刚玉陶瓷层安装后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刚玉陶瓷层在使用时发生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双力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芜双力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986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