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源热泵用换热翅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94880.5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03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晨东;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心日源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7 | 分类号: | F28D1/047;F28F1/14;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源 热泵用换热翅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源热泵用换热翅片结构,涉及换热装备技术领域,包括供给管和回流管,供给管和回流管之间连通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换热翘片,换热翘片的表面开设有换热孔,换热翘片的底部卡接有分流组件;换热翘片包括导热部和延伸部,导热部的底部设置有折弯部,分流组件包括分流支杆,分流支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球。该水源热泵用换热翅片结构,换热翘片的导热部延伸至换热管的内部,可以充分与换热水体接触,从而方便对延伸部的热量进行转换,两个延伸部可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转换效率,同时水体撞击分流球向外扩散流动,离开分流球后向内聚拢,从而扩展其运动轨迹,使得换热管的换热能力有所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源热泵用换热翅片结构。
背景技术
水源热泵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的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品位热能资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
翅片是通常在需要进行热传递的换热装置表面通过增加导热性较强的金属片,增大换热装置的换热表面积,但是一般的换热翘片换热效率较低,从而导致热泵机组工作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源热泵用换热翅片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供给管和回流管,所述供给管和回流管之间连通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换热翘片,所述换热翘片的表面开设有换热孔,所述换热翘片的底部卡接有分流组件;所述换热翘片包括导热部和延伸部,所述导热部的底部设置有折弯部,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支杆,所述分流支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球。
可选的,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换热管等间距安装在供给管与回流管之间,多组换热管交替设置,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换热管的形状为U形,所述换热翘片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换热翘片均匀分布在换热管的表面,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从而方便与进液管和排液管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换热翘片均匀分布在换热管表面的方式可以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换热管的表面,或者多组呈环形阵列在换热管的表面,多组换热翘片阵列排布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供给管与回流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与第一法兰相适配,所述第二法兰与第一法兰的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延伸部以导热部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导热部的端部,延伸部双向延伸,可以增加换热面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分流组件卡接在所述折弯部的内壁,所述分流支杆与折弯部相适配,所述分流支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件,所述分流支杆通过定位件固定焊接在所述换热管的内侧壁。
可选的,所述分流球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分流球等间距设置在分流支杆的表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源热泵用换热翅片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水源热泵用换热翅片结构,通过换热管、换热翘片、换热孔、分流支杆和分流球的设置,换热翘片的导热部延伸至换热管的内部,可以充分与换热水体接触,从而方便对延伸部的热量进行转换,两个延伸部双向延伸,可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转换效率,同时水体在流动时,撞击分流球向外扩散流动,离开分流球后向内聚拢,从而扩展其运动轨迹,使中心流体与近壁流体发生交汇,强化对流换热,使得换热管的换热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侧向冲击,可以有效降低换热管内部结垢,从而为后期的维修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心日源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心日源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948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双工位收线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颗粒物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