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脱硫脱硝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166195.1 | 申请日: | 202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21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季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金云 |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56;B01D53/75;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脱硫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气脱硫脱硝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的左侧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催化箱体,所述催化箱体的左侧设有反应釜,所述催化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换热板框,所述反应釜的内部设有第二换热板框,所述第一换热板框和第二换热板框的内部分别焊接有循环水管,本实用新型带有脱硫塔,能够起到脱硫作用,催化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换热板框,所述反应釜的内部设有第二换热板框,第一换热板框和第二换热板框的内部分别焊接有循环水管,循环水管的内部充入有循环水,能够通过循环水泵将催化箱体内的余热吸收,注入反应釜的内部,起到余热再利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尾气脱硫脱硝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渴求也不断增加,燃煤烟气中的SO2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减少SO2污染已成为当今大气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不少烟气脱硫工艺已经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其对各类锅炉和焚烧炉尾气的治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热电厂燃煤锅炉的排烟温度设计值通常设置在120~140℃,其携带的热量约占锅炉输入热量的3%~8%,这部分热量常被白白浪费,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尾气脱硫脱硝余热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脱硫脱硝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脱硫脱硝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的左侧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催化箱体,所述催化箱体的左侧设有反应釜,所述催化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换热板框,所述反应釜的内部设有第二换热板框,所述第一换热板框和第二换热板框的内部分别焊接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贯穿并焊接有若干片铝板,所述第一换热板框和第二换热板框之间连接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上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脱硫塔的右侧设有废气进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脱硫塔的上部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下部连接有喷头,所述脱硫塔的内部设有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管能够喷入药液对废气进行脱硫,塔板上均匀开设有小孔,能够使得药液下落,同时延长废气停留时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管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催化箱体的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催化箱体能够通过加入催化剂进行脱硝,活性炭过滤层起到过滤废气中的颗粒的目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反应釜的上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下端焊接有搅拌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能够带动搅拌杆转动,起到均匀搅拌目的,提高了反应速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反应釜的上部设有进料管和防爆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管用于加入原料进入反应釜的内部进行反应,防爆阀能够防止内部压力过大爆炸。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反应釜的下部设有排料管和阀门,所述反应釜的左侧设有两个加液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料管用于排出反应好的化工产品,加液管用于在反应过程中补充药剂、原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带有脱硫塔,能够起到脱硫作用,脱硫塔的左侧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催化箱体,催化箱体能够起到脱硝作用,催化箱体的左侧设有反应釜,用于利用余热制造化工产品,催化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换热板框,所述反应釜的内部设有第二换热板框,第一换热板框和第二换热板框的内部分别焊接有循环水管,循环水管的内部充入有循环水,能够通过循环水泵将催化箱体内的余热吸收,注入反应釜的内部,起到余热再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金云,未经季金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66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