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的联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62256.7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93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姜炯挺;史伟峰;史伟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甬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20 | 分类号: | H01H9/20;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李勇 |
地址: | 31510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空有 载分接 开关 联动 机构 | ||
一种卧式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的联动机构,将卧式真空分接开关上主支架上分离设置的挡位选择机构和电路单双切换机构进行连接,上述挡位选择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丝杆副带着动触头组同时交替与单双静触点组进行接触,所述丝杆与主动齿轮相连,主动齿轮与从齿轮啮合,从齿轮套在拨挡轴上自由转动,拨挡轴上设置有拨挡件,拨挡件与拨挡盘配合,推动拨挡盘转动,拨挡盘设置在电路单双切换机构的转轴上;拨挡盘上的螺钉头与分挡盘的牙槽配合,带动分挡盘转动;从齿轮上设置有销头,销头与蓄力杆和弹簧所组成的蓄力拉动机构相连蓄力杆的转轴与拨档轴同心,弹簧的一段设置在蓄力杆的远端,另一端固定在主支架上;从齿轮上设置有推头,推头推动蓄力杆转动,弹簧在拉伸的过程中进行蓄力。它通过存机械结构将挡位选择机构和电路单双切换机构进行连接,通过弹簧蓄力自动补偿设备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磨损偏差,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设备的控制器,特别是一种卧式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的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卧式真空分接开关是一种在不同挡位电压切换的设备,它能实现在有载不断电情况下实现不同挡位之间的切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它的挡位选择机构由单双两组挡位所组成,还需要增加电路单双切换机构,在两组挡位之间进行切换,向上述单双两组挡位机构进行供电切换。
如专利号201810403570.3“永磁真空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它包括挡位选择机构和电路单双切换机构,所述挡位选择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定触头和与之配合的第一动触头;所述电路单双切换机构包括永磁机构、切换开关、真空管及过渡电阻;所述挡位选择机构和电路单双切换机构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包括转轴、切换触头机构和杠杆式机构,所述永磁机构带动转轴转动,所述转轴驱动杠杆式机构闭合或者断开真空管,且转轴驱动切换触头机构运动。这样的设计,可以分接开关布局更合理,设备小型化,提高空间利用率。
但是由于它的切换开关采用永磁机构带动转轴转动,而挡位选择开关采用电动机和丝杆的配合独立工作,二者没有相互联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换挡过程非常快,在几十毫秒级内精确需要连续完成副真空管联通,过渡电阻接通,主真空管断开,主路换挡,电路切换,换挡完成后主真空管联通,副真空管断开,过渡电阻断开的一系列连续操作,电路切换时间必须精准到几毫秒级。现有卧式真空分接开关的挡位选择机构和电路单双切换机构由于各自独立工作,长期工作会产生误差积累,时间配合上会存在时机延时或提早的风险。误差过大的时候,在换挡机构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电路单双切换机构提前或延后工作,甚至会造成换挡机构的真空管灭弧失效,在过渡电阻或主路触点接通和分开的瞬间带电工作,造成触点拉弧,严重影响触点寿命,甚至引发设备自燃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真空分接开关上使用的,能将挡位选择机构和电路单双切换机构实现完全联动的纯机械机构,利用挡位选择机构的丝杆直接控制电路单双切换机构准确工作,大大提高了挡位选择机构和电路单双切换机构配合时机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的联动机构,将卧式真空分接开关的主支架上分离设置的挡位选择机构和电路单双切换机构进行连接,上述挡位选择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丝杆副带着动触头组同时交替与单双静触点组进行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与主动齿轮相连,主动齿轮与从齿轮啮合,从齿轮套在拨挡轴上自由转动,拨挡轴上设置有拨挡件,拨挡件与拨挡盘配合,推动拨挡盘转动,拨挡盘设置在电路单双切换机构的转轴上;拨挡盘上的螺钉头与分挡盘的牙槽配合,带动分挡盘转动;从齿轮上设置有销头,销头与蓄力拉动机构相连,蓄力拉动机构由蓄力杆和弹簧所组成,蓄力杆的转轴与拨档轴同心,弹簧的一段设置在蓄力杆的远端,另一端固定在主支架上;从齿轮上设置有推头,推头推动蓄力杆转动,弹簧在拉伸的过程中进行蓄力。
所述分挡盘分为四分挡,三分挡和两分挡。
所述分挡盘上均分有牙槽,牙槽之间的外缘部拟合拨挡盘的圆弧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甬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甬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62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授精用台面温控系统及放置平台
- 下一篇:一种双层隔音降噪材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