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防撞梁与前保上横梁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54695.3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69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梦莹;祖世华;董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张相升;杨仁波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防撞梁 前保上 横梁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与前保上横梁连接结构,包括前防撞梁和前保上横梁,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前保上横梁之间连接有多个前保支架;所述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左右两端的两块防撞梁延伸板;所述防撞梁延伸板从所述防撞梁主体上向上延伸,所述前保支架连接在所述防撞梁主体与所述前保上横梁之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防撞梁与前保上横梁连接结构,通过在防撞梁主体的左右两端增加防撞梁延伸板,增加了碰撞时的接触面积,可承担载荷传递,避免应力集中;通过前保支架将防撞梁主体与前保上横梁连接,可多路传递撞击载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防撞梁与前保上横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前端都安装有前保系统,在碰撞时起到保护作用。传统的汽车前保系统,在发生对撞的情况下,主防撞梁作为主接触面积,碰撞能量主要传递到前纵梁,再通过前纵梁向后传递,传力途径相对集中,其吸能性能还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防撞梁与前保上横梁连接结构,其传力路径多,可避免传力途径相对集中,提高了吸能性能,保护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前防撞梁与前保上横梁连接结构,包括前防撞梁和前保上横梁,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前保上横梁之间连接有多个前保支架;
所述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左右两端的两块防撞梁延伸板;
所述防撞梁延伸板从所述防撞梁主体上向上延伸,所述前保支架连接在所述防撞梁主体与所述前保上横梁之间。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撞梁主体与所述防撞梁延伸板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撞梁主体包括主体前板、主体后板、主体顶板、主体底板和主体加强板;
所述主体顶板连接在所述主体前板和所述主体后板的上端之间,所述主体底板连接在所述主体前板和所述主体后板的下端之间,所述主体加强板连接在所述主体前板和所述主体后板之间;
所述防撞梁延伸板连接在所述主体顶板的上方,所述防撞梁延伸板与所述主体前板平齐;
所述前保支架的下端连接在所述主体前板的前侧。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加强板具有弯折部。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保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端连接板、支架主板和下端连接板;
在沿着前后方向上,所述下端连接板处于所述上端连接板的前侧,所述支架主板倾斜地连接在所述上端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端连接板的上端之间;
所述上端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前保上横梁连接,所述下端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前侧。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端连接板、所述支架主板和所述下端连接板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保支架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前延伸的支架翻边。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保支架上具有加强凸筋。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保支架上间隔地布置有两条所述加强凸筋。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保上横梁与所述防撞梁主体之间连接有四个所述前保支架,所述前保上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前保支架与所述防撞梁主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546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型纸全自动平滑度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具有线路自锁功能的合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