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复合板加工用原料除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135301.X | 申请日: | 2021-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41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尊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7B1/42;B07B1/46 |
| 代理公司: |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30 | 代理人: | 陈体芝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复合板 工用 原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复合板加工用原料除杂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内侧且位于箱体内腔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收集盒,所述箱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吊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电机运转可以有效地带动第一筛网进行振动并对表面的物料进行筛选,通过第二筛网的设置便于对杂质进行多级过滤,提升了装置对原料内部所含杂质的过滤效果,通过导向板的设置便于原料在筛选后可以流至第二筛网继续筛选,通过限位槽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对第一筛网进行限位,提升了装置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解决了市场上常见的建筑复合板加工用原料除杂装置普遍存在过滤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复合板加工用原料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板一般分为:金属复合板,木材复合板,彩钢复合板,岩棉复合板等等,复合板具有不同功能的不同材料分层构成的板,例如屋面用的混凝土、泡沫隔热层及表面防水层的三合一板,建筑复合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原料除杂装置对原料内部夹杂的大颗粒物杂质进行过滤和筛选,市场上常见的建筑复合板加工用原料除杂装置普遍存在过滤效果较差的现象,导致复合板的加工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且装置的使用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现阶段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复合板加工用原料除杂装置,具备过滤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市场上常见的建筑复合板加工用原料除杂装置普遍存在过滤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复合板加工用原料除杂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内侧且位于箱体内腔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收集盒,所述箱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吊板,所述吊板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箱体顶部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的底部且延伸至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筛网,所述导向板内侧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筛网,所述箱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腔底部的两侧和箱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出口。
优选的,所述出口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且延伸至工作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板。
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防护门,所述工作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钢化玻璃窗。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内腔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表面设置有斜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电机运转可以有效地带动第一筛网进行振动并对表面的物料进行筛选,通过第二筛网的设置便于对杂质进行多级过滤,提升了装置对原料内部所含杂质的过滤效果,通过导向板的设置便于原料在筛选后可以流至第二筛网继续筛选,通过限位槽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对第一筛网进行限位,提升了装置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解决了市场上常见的建筑复合板加工用原料除杂装置普遍存在过滤效果较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阀便于对输料管进行控制排料,通过防护门的设置便于打开箱体并对箱体内部零件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结构正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箱结构正视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尊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尊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353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