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回油孔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129588.5 | 申请日: | 2021-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4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位强;林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F25B31/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金京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回油孔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回油孔结构,包括前盖本体,前盖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主轴轴承的轴承位,轴承位的外部设有储油腔,储油腔与前盖本体的注油口通过回油孔连通,回油孔为圆形孔结构,回油孔与储油腔连接的一端的内径小于回油孔远离储油腔一端的内径。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回油孔结构一体形成,可以使压缩机缸内润滑油高速足量喷入储油腔,对主轴轴承充分润滑,保证压缩机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回油孔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空调压缩机系统的运行中,冷凝器、蒸发器和制冷剂输送管路都会存储一部分压缩机的润滑油。其压缩机本体前盖本体中部装配有主轴轴承,该轴承需要良好的润滑,但目前现有的压缩机回油孔因为孔内压力差发生缺油现象,不能使吸气中带有的润滑油充分喷至储油腔,引起主轴轴承与前盖本体设置的轴承位间润滑不充分,轻者导致压缩机出现运行故障,重者磨损零件并损坏压缩机。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回油孔回油率以保证主轴轴承的充分润滑。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汽车空调压缩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回油孔结构,所提供的压缩机回油孔结构一体形成,可以使压缩机缸内润滑油高速足量喷入储油腔,对主轴轴承充分润滑,保证压缩机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回油孔结构,该压缩机回油孔结构包括前盖本体,所述前盖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主轴轴承的轴承位,所述轴承位的外部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与所述前盖本体的注油口通过回油孔连通;
所述回油孔为圆形孔结构;
所述回油孔与所述储油腔连接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回油孔远离所述储油腔一端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回油孔设置在所述前盖本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回油孔与所述储油腔之间设有密封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回油孔的内侧面呈分别从所述回油孔两端向所述回油孔中心渐缩的圆弧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回油孔与所述储油腔连接的一端的内径为2.6mm-3.5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回油孔远离所述储油腔的一端的内径为4.0mm-5.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储油腔的位置高于所述前盖本体的注油口的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注油口与压缩机的缸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回油孔结构一体形成,其与储油腔连通的一端内径小于远离储油腔一端的直径,使压缩机缸体内的润滑油由前盖本体注油口进入回油孔,到达与储油腔的连通端形成高速,保证了其喷入足量,将主轴轴承和轴承位之间充分润滑,使得压缩机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回油孔的内侧面呈分别从回油孔两端向回油孔中心渐缩的圆弧面结构,便于润滑油跟随压缩机缸内气体进入和喷出回油孔,使得保证回油孔喷油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缩机回油孔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压缩机回油孔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回油孔结构前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回油孔结构的内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295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圆柱锂电池的可变距夹取治具
- 下一篇:一种压缩机的轴承润滑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