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模具的新型测温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26433.6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93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张继维;南岳;唐许;王凯峰;任金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70/54;B29C33/00;G01K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成型 模具 新型 测温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模具的新型测温孔结构,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模具的新型测温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孔,所述测温孔开设于模具一侧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测温孔的前侧设置有锥形罩,所述锥形罩一侧的中间设置有连通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模具的新型测温孔结构,通过使用者将测温棒从锥形罩前侧的连通孔直接插入测温孔内,连通孔的前侧开口大,方便使用者准确的将测温棒嵌入测温孔,避免离测温孔太近被烫伤,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模具的新型测温孔结构。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拉挤成型是一种复合材料快速连续生产工艺,所用的成型模具分上下模,模具闭合后内部用用来成型的腔体,生产过程中需要加热模具以促进树脂固化,加热需要控制,控制需要温度信号作为反馈。
目前常用模具的测温位置都是在沿拉挤成型方向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垂直与拉挤生产方向的测温孔,打孔深度仅2cm左右,距离模具内部成型腔体表面还有3-4cm,树脂在腔体内固化时也会产生大量热量,该热量经过模具腔体传导至温度测量位置,在内外达到热平衡后,测得的温度会始终低于实际成型腔温度,且不同产品使用不同模具尺寸,热传导性能不同,温度降低的树脂也有较大差异。这时测量的温度仅能用于加热控制,要用于评估树脂的固化情况存在很大困难,无法对定量分析成型过程提供帮助,就需要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大量试验确定合适工艺,导致较高的人力,无聊和时间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模具的新型测温孔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模具的新型测温孔结构,解决了测量的温度仅能用于加热控制,要用于评估树脂的固化情况存在很大困难,无法对定量分析成型过程提供帮助,就需要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大量试验确定合适工艺,导致较高的人力,无聊和时间成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模具的新型测温孔结构,包括:
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底部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成型腔,所述第一模板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嵌入槽,所述第一模板前侧的中间设置有测温孔;
下模具,所述下模具设置于所述上模具的底部,所述下模具包括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顶部的中间设置有第二成型腔,所述第二模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嵌入块。
将原有模具的测温孔改为沿着拉挤方向的孔(盲孔或通孔),由于拉挤成型过程在部分模具段对模具存在一定压力,经过有限元模拟,开10mm通孔时对模具的变形影响见图4,图5,对部分区域施加20MPa的成型压力,带 10mm通孔的模具变形比不带孔的变形大0.0004mm,在可以接受范围内,而且如果工艺允许,模具的孔还能进一步缩小至1mm以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模板顶部前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设置有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内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固定板一侧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抵块。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螺纹啮合有丝杆。
优选的,所述凹槽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26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用抛光打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建筑保温板切割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