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冲隔热垫、电芯模组及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122926.2 | 申请日: | 2021-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24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梦甜;蒋涛;何俊辉;金佺良;梁策;於洪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89 | 分类号: | H01M50/289;H01M50/242;H01M10/6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俱玉云 |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隔热 模组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隔热垫、电芯模组及电池,包括框架和隔热芯;其中,所述框架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容置腔;所述隔热芯嵌设于所述容置腔中,且开设有若干呈蜂窝状排列的通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缓冲隔热垫、电芯模组及电池,通过提供具有容置腔的框架和开设有若干呈蜂窝状排列的通孔的隔热芯,继而将隔热芯嵌设于容置腔中,使得既能够提高隔热效果,降低热扩散风险,又可以给电芯预留膨胀空间,减少电芯热量的集聚,从而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隔热垫、电芯模组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产品,目前正推广应用于各行各业中。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逐渐增大,电池自身的安全性在逐步下降,电池发生热失控的事件时有发生,易造成自燃、爆炸等安全事故,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现有的防止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采用包封气凝胶加包封隔热棉的方式,通过压紧隔热棉来减少电芯之间发生热失控时热量扩散到其它电芯。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热量传递,为人们的疏散创造一定的时间,但是其最大的缺陷就是,电池在长周期的工况循环期间,由于涉及的电芯之间空间狭小,如果要在电芯之间增加隔热棉,则电芯循环过程中累积的热量将散发不出去,从而集聚在狭窄的电池空间内,势必会造成电池的循环寿命减少。
第二种是单独采用包封气凝胶而取消隔热棉的方式,需要增加电芯之间的空隙,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电芯循环过程预留了膨胀空间,能够促进热量的散失,但是实验表明,热失控时间太短,不能满足既定的安全要求,不利于人们疏散。
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隔热垫、电芯模组及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隔热垫,包括框架和隔热芯;
其中,
所述框架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容置腔;
所述隔热芯嵌设于所述容置腔中,且开设有若干呈蜂窝状排列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隔热垫中,所述框架采用气凝胶材料制成;
或,所述框架的外表面包覆有气凝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隔热垫中,所述隔热芯采用氟橡胶材料制成;
或,所述隔热芯的外表面包覆有氟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隔热垫中,所述隔热芯的厚度小于所述框架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隔热垫中,所述隔热芯的厚度比所述框架的厚度小1.1mm。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隔热垫中,所述隔热芯的厚度为1.5mm;
所述框架的厚度为2.6mm。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隔热垫中,所述通孔的形状为正六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隔热垫中,所述正六边形的边长为5m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包括若干电芯和若干缓冲隔热垫,所述缓冲隔热垫为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缓冲隔热垫;
若干所述电芯并列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229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扣式隔离组件及电池模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潜污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