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抗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19580.0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15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洪标;刘志国;万松;李洪亮;郭晓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40 | 分类号: | F16L55/40;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湖北天领艾匹律师事务所 42252 | 代理人: | 余枭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检测 机器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抗拉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相邻舱室内的两个抗拉棒、连接于两个所述抗拉棒之间的钢丝绳,所述抗拉棒固定连接在所述舱室的端盖上,所述钢丝绳通过设于其端部的钢丝绳挂耳与所述抗拉棒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钢丝绳结构,其特点是抗拉且柔软,其抗拉的特点提升了柔性连接带压管道检测机器人的抗拉能力,使其应用的流速工况更广;其柔软的特点满足机器人多节柔性连接的需求,不影响设备在管道中过弯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抗拉结构。
背景技术
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检测人员无法达到、或对检测人员有高危风险的特殊管道场合。现有的一种系缆式、多节柔性连接的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它前进的动力来源于管道内的流体运动。该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被投放到管道内部后,可以通过储缆装置收放连接在该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尾部的缆线实现在管道内部的逆流后退和顺流前进,进而由该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上的检测设备完成对管道内部的检测。显然地,该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在管道内承受的流体阻力,在逆流回收时相较于顺流投放时更大,并且管内流体速度越高,逆流回收时该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承受的流体阻力越大。因此在逆流回收该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特别是当管道内流体速度较高时,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的柔性连接处比较容易发生断裂的现象。而如何确保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的柔性连接处在逆流回收时,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适应高流速的管道工况,防止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的柔性连接处出现抗拉强度不够而断裂的现象,我们提出一种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抗拉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的抗拉结构可使该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适应高流速的管道工况,防止设备出现抗拉强度不够而断裂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压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抗拉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相邻舱室内的两个抗拉棒、连接于两个所述抗拉棒之间的钢丝绳,所述抗拉棒固定连接在所述舱室的端盖上,所述钢丝绳通过设于其端部的钢丝绳挂耳与所述抗拉棒连接。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挂耳设有钢丝绳夹套,便于在所述抗拉棒连接处形成可松紧的绳结。
优选的,所述抗拉棒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舱室的端盖上。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与连接相邻舱室间的线缆一体形成混合线缆。
优选的,所述混合线缆与所述舱室连接处设有锁紧密封螺母。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设有多根,且均匀分布在连接相邻舱室间的线缆的周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钢丝绳结构,其特点是抗拉且柔软,其抗拉的特点提升了柔性连接带压管道检测机器人的抗拉能力,使其应用的流速工况更广;其柔软的特点满足机器人多节柔性连接的需求,不影响设备在管道中过弯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混合线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混合线缆截面图。
图中:1、混合线缆;2、钢丝绳;3、导线区;4、钢丝绳挂耳;5、钢丝绳夹套;6、锁紧密封螺母;7、端盖;8、壳体;9、线缆护套;10、抗拉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19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城市景观用生态沟渠
- 下一篇:一种具有旋转功能的电弧焊送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