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分子循环吸附与连续光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110345.7 | 申请日: | 2021-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42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富;周瑾;刘宴升;贾小波;叶金才;谢先明;陈华金;樊香所;秦觅觅;李红立;高喜;董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L7/00;G01N21/552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余航 |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分子 循环 吸附 连续 光学 检测 微流控 芯片 | ||
1.一种用于分子循环吸附与连续光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基底层和流道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层正面设光学检测区,光学检测区上设传感界面,背面贴附控温加热片和冷却片;
所述流道层背面设独立循环流道系统,所述独立循环流道系统包括贮存槽,热流道,检测槽,冷却洄流流道,冷流道,进样管和出样管,所述贮存槽一端连通热流道一端,热流道另一端连通检测槽一端,检测槽另一端连通冷却洄流流道一端,冷却洄流流道另一端连通冷流道一端,冷流道另一端连通至贮存槽另一端,从而形成贮存槽——热流道——检测槽——冷却洄流流道——冷流道——贮存槽的片内循环流道,所述进样管一端连通冷流道,另一端贯通至流道层正面、接驳进样阀及外部进样管路,所述出样管一端连通热流道,另一端贯通至流道层正面、接驳出样阀及外部出样管路;
所述基底层正面与流道层背面贴附,所述光学检测区的位置与检测槽的位置相重叠,控温加热片的位置与贮存槽的位置相重叠,冷却片的位置与冷却洄流流道的位置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分子循环吸附与连续光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循环流道系统有多套,所述进样管连通冷流道中段,出样管连通热流道中段,出样管高于进样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子循环吸附与连续光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在工作时以倾斜或竖直固定方式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子循环吸附与连续光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的主体为可透过选定波长光束的晶体或非晶体、陶瓷或玻璃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子循环吸附与连续光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区有多个,每个光学检测区上均设传感界面,所述传感界面为纳米尺度薄膜或微阵列或薄膜-微阵列多层复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子循环吸附与连续光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加热片有多个,为电阻式加热片与热电偶复合形成的可控温加热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子循环吸附与连续光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片有一个或多个,为半导体冷却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子循环吸附与连续光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层为聚合物透光材料,其材质为可透过特定波长范围光束并同时便于通过机械加工、成型、3D打印、热压、蚀刻方式加工相应流道的透明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103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喷绘机喷车及喷绘机
- 下一篇:一种木地板涂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