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式背光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10247.3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86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纪金玲;杜小朋;张业灏;陈文斌;宁赞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黄玮 |
地址: | 5354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式 背光 散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式背光散热结构,包括背光线路板,于背光线路板正面下端的灯条表面上贴合石墨烯散热膜Ⅰ,于背光线路板背面下部贴合石墨烯散热膜Ⅱ,所述石墨烯散热膜Ⅰ中部长出背光线路板的膜体从背光线路板的底部弯折到背光线路板的背面并与石墨烯散热膜Ⅱ相贴合。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背光线路板的正面和背面增加导通的石墨烯散热膜的技术手段,将热量快速传导而降低灯条的温度,从而达到在高亮度工况下降低IC集成电路温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CM液晶显示器模组技术,具体为一种新式背光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LCM(LCD Module)即LCD显示模组和液晶模块,是一种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与驱动等外围电路、PCB电路板、背光源等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组件。
随着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LCM液晶显示器模组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不同运用场合的LCM液晶显示器模组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例如有些产品需要在户外使用,其对亮度有更高的要求。
亮度的增加必然导致发热量的增大,而背光散热不好则导致集成电路IC发烫,从而影响到集成电路(IC)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可降低集成电路IC温度的新式背光散热结构。
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式背光散热结构,其技术方案包括背光线路板,所不同的是于背光线路板正面下端的灯条表面上贴合石墨烯散热膜Ⅰ,于背光线路板背面下部贴合石墨烯散热膜Ⅱ,所述石墨烯散热膜Ⅰ长出背光线路板的膜体从背光线路板的底部弯折到背光线路板的背面并与石墨烯散热膜Ⅱ相贴合。
进一步,长出背光线路板的膜体处于石墨烯散热膜Ⅰ的中部。
常规的,所述石墨烯散热膜Ⅰ和石墨烯散热膜Ⅱ的厚度均为0.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新式背光散热结构采用在背光线路板的正面和背面增加导通的石墨烯散热膜,通过将热量快速传导而降低灯条的温度,从而达到在高亮度工况下降低IC集成电路温度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光温度过高而影响产品功耗及寿命的问题,适用于高亮度结构的产品,满足了客户对产品的特殊结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方式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背光线路板;2、石墨烯散热膜Ⅰ;3、石墨烯散热膜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新式背光散热结构,包括背光线路板1,所述背光线路板1的正面下端设有灯条,所述灯条的表面上贴合有石墨烯散热膜Ⅰ2,所述石墨烯散热膜Ⅰ2的中部膜体长出在背光线路板1外;背光线路板1的背面下部贴合有石墨烯散热膜Ⅱ3,如图1、图2所示。
所述石墨烯散热膜Ⅰ2的中部膜体从背光线路板1的底部向后弯折到背光线路板1的背面并与石墨烯散热膜Ⅱ3贴合重叠在一起,如图2所示。
所述石墨烯散热膜Ⅰ2和石墨烯散热膜Ⅱ3的厚度均为0.1mm。
本实用新型将原灯条表面上贴合黑色马拉胶更改为贴合石墨烯散热膜Ⅰ2,并将石墨烯散热膜Ⅰ2弯折到背面与石墨烯散热膜Ⅱ3贴合,将灯条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减小背光温度过高,改善了IC集成电路的高温过热状况,可保障IC集成电路的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102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种植播种用深松机
- 下一篇:紫外火焰检测装置